第五十八章 仙官(1/3)
“萧卿。”
皇帝唤了一声。
萧至忠轻声道:“老奴在。”
朱七的头还低着,两只耳朵却竖了起来。
皇帝深深叹了一口气:“你以为如何?”
萧至忠微微低头:“朱七所言,还是有几分道理。
所以老奴的意思是,陛下不妨与天庭仙官见上一面,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皇帝并非毫无主见之人,只是帝王心术,许多事情他已经有了主意,不过要借他人之口说出来,臣下的意见与他一致,便点头纳谏,若是不一致,那就不置可否,再问其他人,直到一......
黄沙漫卷,驼铃断续。
母女二人立于古城遗址深处,头顶是那道横贯夜空的“听见”
二字,如天书垂落,久久不散。
风从西域吹来,带着远古的干燥与寂静,拂过蓝铃草叶尖,发出微不可闻的震颤。
小芽望着女儿,眼中映着星光,也映着某种释然。
她知道,这并非终结。
而是另一种开始。
第十三柱的光渐渐收敛,却未熄灭。
它像一颗沉睡的心脏,在玉京模型顶端缓慢搏动,每一次跳动都引动地脉深处一丝涟漪。
那些升腾而去的星光,已化作无形声波,渗入大气、水流、岩层,甚至人类梦境的边界。
从此以后,言语不再只是唇齿间的振动,而成了天地共感的一部分。
小女孩言归收回目光,轻轻握住母亲的手:“我们回家吗?”
小芽点点头,却又迟疑片刻。
她低头看着百音囊??
那个曾记录千万谎言与真相的器物,此刻竟自发嗡鸣起来。
晶石表面浮现出一行细密纹路,不是文字,也不是符号,而是一段极其复杂的声波图谱,形如螺旋,首尾相衔,仿佛无限循环。
“这是……回响?”
阿拙若在,定会如此低语。
但她明白,这不是回响。
这是**预响**。
一种尚未发生、却已被听见的声音。
她忽然想起梦中那片银色沙漠里的黑碑??
十二乐师跪拜献祭,奏出撕裂天穹的旋律。
而现在,她终于看清了那曲调的本质:它并非为了封印,而是为了**传递**。
将人类集体意识中最深沉的情感,压缩成一段可穿越时间的声码,埋入地核,等待某一日被唤醒。
而今日所释放的“无效之声”
,正是那段声码的第一重解封。
“妈妈。”
言归轻声唤她,“你听到了吗?”
小芽一怔:“听到什么?”
“有人在唱歌。”
女孩闭上眼,指尖贴在唇边,“很轻,像是从地底下爬出来的……歌词我听不清,但感觉……他们在谢我们。”
小芽浑身一震。
她立刻取出空白晶片,插入百音囊,对准地面录下三分钟。
回放时,众人皆无所觉,唯有她能捕捉到那一丝极低频的吟唱,节奏规整,如同安魂曲,又似摇篮谣。
更诡异的是,这段声音中夹杂着无数细微的呼吸声,仿佛亿万生灵正同时吐纳,共同维持着某种仪式性的共振。
她猛然意识到??
白玉京没有关闭。
它换了形态。
从前它是塔,是碑,是禁地;如今它成了网络,是空气,是人心之间悄然搭建的桥梁。
真正的“万声归流”
从来不是汇聚所有话语,而是让每一句真心话都能找到它的听众,哪怕那人远在千里之外,或尚未出生。
当晚,母女宿于遗址旁的旧驿馆。
残垣断壁间燃起篝火,火光映照着言归熟睡的脸庞。
小芽守夜,凝视星空,忽然发现银河中的光带正在缓缓移动,重组为新的图案??
这一次,不再是文字,而是一幅星图:中央一点明亮,周围十二星环绕成环,恰似白玉京模型的投影。
“你在指引什么?”
她喃喃。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
不是一人,而是一队。
火炬划破黑暗,照亮来者面容??
竟是周砚,拄着盲杖,身后跟着阿拙和几名声脉联盟的技术员。
他们风尘仆仆,脸上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我们追踪到了。”
阿拙快步上前,递出一块新型拾音晶板,“全球七百二十三个监测站同步捕捉到同一段信号,周期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
它不在任何已知频段,也不属于自然现象。
但我们破解了部分编码结构……它是一封‘信’。”
“谁寄来的?”
小芽问。
“不知道。”
周砚坐下,手指轻抚地面,“但它回应了言归的话。
就在她说‘我想做一个普通人’的时候,这封信启动了接收程序。”
小芽心头一震。
她看向女儿,沉睡中的孩子嘴角微微上扬,似在梦中微笑。
阿拙继续道:“我们尝试逆向解析,发现这封信的载体,竟然是‘沉默本身’。
也就是说,它不是用声音写的,而是用‘未说出口的话’构成的。
每一个被压抑、被遗忘、被否定的念头,都在其中留下痕迹。
就像牙齿保存初听,这片沉默之信,收藏的是人类文明最底层的心理沉积层。”
“所以……”
小芽缓缓道,“它是反馈机制?
当我们允许沉默存在,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回应?”
“不止。”
周砚抬头,空洞的眼眸仿佛穿透虚空,“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谛听瞳’。
它不是怪物,也不是神明,而是人类集体潜意识演化出的自我调节系统。
每当言语失控,它便以静默反噬;而当我们学会尊重沉默,它就开始回馈理解。”
三人陷入长久沉默。
火堆噼啪作响,火星飞升,融入星河。
次日清晨,联盟召开紧急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是否重启全国共鸣阵?
意见分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