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90章 软蛟散

又过了一个月。

李平炼制的二阶上品傀儡,已经初见轮廓。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傀儡炼制,出门去参加蒙青亦突破筑基后期的庆典。

其实,李平是不太乐意为这种事浪费时间的。...

草原的风掠过荒原,卷起一缕黄沙,在夕阳下如金粉般飘散。那枚赤红玉佩躺在牧羊少年掌心,温润却不烫手,仿佛一块沉睡多年的心脏正缓缓复苏。他名叫阿格,十二岁,肤色黝黑,眼神清澈,是这片草原上最普通的牧童。可就在他触碰到玉佩的瞬间,天地忽然静了一瞬??飞鸟停翅,溪水凝滞,连风都屏住了呼吸。

“若你读到此篇,说明你已被选中。”那声音温和而遥远,像是从记忆深处传来,又似来自未来尽头,“不必恐惧,也不必欣喜。命运并非强加于你,而是你终于听见了它的回响。”

阿格瞪大眼睛四顾,却不见人影。“谁在说话?”

“是我。”那声音顿了顿,“也是你自己。”

话音落,玉佩骤然发烫,一道赤光自其上冲天而起,直贯星河。刹那间,万里之外的守夜庐中,江雪猛然抬头,手中茶杯倾翻,茶水泼洒如血。

“怎么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少年,如今已是须眉皆霜的模样??放下笔,转头望她。

江雪指尖微颤:“断情……有回应了。”

少年沉默片刻,缓缓起身,走向院中那株他们亲手种下的槐树。树已参天,枝干虬结,树皮上刻着两个名字:一个是他,一个是她。风吹叶动,光影斑驳,他伸手抚过那行字迹,低声问:“这么快……第八子就启了吗?”

“归墟未灭,轮回不止。”江雪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这一世,我们还能护多久?”

“不是护。”他摇头,“是传。”

同一时间,图书馆角落那本泛黄古籍自动合拢,又再度翻开,书页翻飞如蝶,最终定格在空白一页。墨迹浮现,字字清晰:

【吾名断情,历七劫而不灭,因人心不熄。今择第八子为薪火,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非以力压世,非以权统道,唯以‘怕也同行’四字立心。】

与此同时,阿格只觉脑海轰然炸开,无数画面涌入:风雪中的破庙、冰窟里的白衣人、双生契共鸣时的灵魂震颤、七个弟子各自远行的背影……还有一对并肩行走的身影,穿越千山万水,走过岁月长河。

“这是……他们的故事?”阿格喃喃。

“这也是你的开始。”那声音说,“你无需成为他们,只需成为自己。当你第一次为他人点燃篝火,当你在黑暗中仍愿牵起另一只颤抖的手,你便是守夜之人。”

草原之夜降临,群星璀璨。阿格抱着玉佩坐在山坡上,望着银河横贯天际。他不懂什么大道,也不知何为归墟,但他记得今日傍晚,狼群来袭时,是他吹响骨哨引开野兽,让同伴们得以逃生;他也记得昨夜老额吉发烧,他冒雪跑了十里地请来大夫。

原来,勇敢从来不是不怕,而是怕着也要往前走。

十年光阴流转。

北方边陲,一座新兴小镇外,矗立起一座简陋学堂,名为“新庐”。教书的是一位年轻男子,身穿粗布衣裳,眉目清朗,左腕缠着一条赤红布条。孩子们都喜欢他,因为他从不讲神通法术,只讲故事。

“老师,守夜人真的能斩断命运吗?”课后,一个小女孩仰头问他。

阿格蹲下身,微笑:“不能斩断,但可以改变方向。”

“怎么改?”

“比如你现在害怕黑夜,对吧?”小女孩点点头。“但如果有人陪你一起走夜路,点一盏灯,唱一首歌,你还那么怕吗?”

“好像……没那么怕了。”

“那就是守夜。”他说,“不是消灭黑暗,是在黑暗里让人相信光明还在。”

远处山岗上,一名黑袍人静静伫立,目光阴冷。他是第七门残余势力所造的“伪守夜人”之一,奉命猎杀所有可能继承断情印记者。他曾亲眼见过前代第八子候选者如何被归墟吞噬,化作扭曲怪物。他不信温情能救世,只信铁血与秩序。

“又一个妄想用爱化解仇恨的蠢货。”他冷笑,抬手祭出一柄漆黑短刃,周身煞气翻涌,“让我看看你能撑几招。”

狂风骤起,黄沙蔽日。阿格察觉异样,转身看向窗外。学生们惊叫着躲进屋内,唯有他缓步走出学堂,迎风而立。

“你想做什么?”他问。

“取你性命,终结这场荒唐传承。”黑袍人凌空踏来,刀锋撕裂空气。

阿格没有拔刀??他根本无刀。但他抬起右手,轻轻握拳,仿佛攥住某种无形之物。下一瞬,赤光自他心口迸发,化作虚影长刀悬于头顶,刀身铭文闪耀:**执念为火,长夜可渡。**

这不是断情真身,而是信念具象。

双生契虽未缔结,但天地感应之下,断情玉佩已与其魂魄相融。它不再是一把武器,而是一种选择的象征。

“你以为守夜是孤独的?”阿格望着敌人,“可你知道吗?我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孩子们叫我‘老师’;我受伤时,有村妇送来草药;下雨天,总有牧民邀我进帐避雨。我不是一个人在守夜,整个村子都在陪我点灯。”

黑袍人怒吼:“软弱的情感只会滋生混乱!唯有绝对掌控才能带来和平!”

“那你告诉我,”阿格平静反问,“当你高坐神坛之上,俯视众生如蝼蚁时,你真的安心吗?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才是那个最害怕孤独的人?”

这句话如利锥刺入敌人心脏。黑袍人身形一滞,眼中闪过一丝动摇。

就在此刻,阿格身形暴起,赤刀虚影斩落。没有杀意,只有净化之意。刀光掠过对方额头,那一道由归墟烙印的黑色符纹竟开始崩解。

“啊??!”黑袍人惨叫倒地,双手抱头,“不要……我不想再听那些哭声了……我不想再看到她们的脸……”

阿格收刀,蹲在他身旁:“你说的‘她们’,是你没能救下的家人吗?”

黑袍人浑身颤抖,泪水混着血水流下:“一百年前,我所在的村庄被妖魔屠戮,父母妻儿尽数惨死……我发誓要变强,要建立一个不会再有悲剧的世界……可为什么……为什么到最后,我自己也成了施暴者?”

“因为你忘了,真正的强大,是从接纳脆弱开始的。”阿格轻声道,“你可以痛,可以悔,但别让恨把你变成新的灾难。”

良久,黑袍人伏地痛哭。阿格取出玉佩,贴于其眉心。赤光流转,洗尽邪秽。待光芒散去,那人已昏睡过去,脸上再无戾气。

当晚,村民自发为他搭起帐篷,安排医者照料。阿格站在村口,仰望星空。

“你做得很好。”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

他回头,只见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缓步走来。男子拄着拐杖,女子挽着他臂弯,笑容慈祥。

“你们是……”阿格怔住。

“我们是来看你的。”少年微笑,“也是来确认一件事??薪火是否真的传下去了。”

江雪看着阿格,眼中泛起泪光:“你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滥用力量。你在教他们做人,而不是修仙。这比任何神通都珍贵。”

“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对的事。”阿格低头,“可我还是怕,怕有一天我会像你们经历的那样,面对无法挽回的失去。”

“那就允许自己怕。”少年走上前,将一只手放在他肩上,“但我们不会让你独自承担。七个弟子已在各地布下防线,新一代的‘守夜庐’正在兴起。更重要的是,你不再是孤身一人。”

他指向远方村落:“你看,灯火未熄。”

果然,夜色中,家家户户窗内透出暖光,孩童笑声隐约可闻。

“怕也同行。”江雪轻声重复,“这是我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后一句话,也是第一句新章。”

三日后,两位老人悄然离去,未留痕迹。唯有学堂墙上多了一幅画:两道身影携手走向晨曦,背后万家灯火如星海铺展。

又五年。

南方佛国,盲眼僧人圆寂前召集众弟子,取出一枚冰晶符?,道:“此乃双生契残片,江雪当年所赠。她说,若有缘人出现,便交予他。”

接过符?的年轻人名叫明觉,曾是叛军遗孤,被僧人收养。他不懂情爱,却懂慈悲。当他握住符?时,脑海中浮现一幕奇景:雪原之上,一男一女相对而立,彼此凝望,仿佛天地只剩彼此。

“原来……守护一个人,也可以这样温柔。”他喃喃。

与此同时,东海孤岛,“听涛体”传人渔娘驾舟归来,带回一名昏迷少年。她将其安置于礁石洞穴,以潮音唤醒其识海。少年苏醒后自称无名,唯记得梦中有赤刀呼啸,斩断锁链之声不绝于耳。

“你也听见了召唤?”渔娘笑问。

少年点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我知道,我要去找一群人。”

“那你已经找到了。”她指向海平面,“北边有座新庐,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

消息如涟漪扩散。短短三年,七座“守夜庐”重建,分别由昔日弟子主持,吸纳各地青年才俊。他们不授长生之法,不炼夺天之术,只教三件事:

一曰**识己**??认识自己的恐惧与渴望;

二曰**共情**??理解他人之苦,而非评判;

三曰**同行**??哪怕前路未知,也要携手而行。

而阿格,则成为第八代核心传人,游走于各庐之间,传递经验,协调行动。他始终佩戴那枚赤红玉佩,但从不以此炫耀。有人问他为何不凝聚实体断情刃,他答:“真正的刀不在手中,而在心里。”

某夜,昆仑墟观星台上,苏砚之寿终正寝。临终前,他唤来最后一位访客??已是暮年的少年。

“我推演了一生。”苏砚之喘息着说,“我以为终结归墟需要一场浩劫,需要牺牲千万人……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破局之法,是你们用十年、三十年、六十年,一点一滴改变人心。”

少年握住老友的手:“所以,我们赢了?”

“不。”苏砚之苦笑,“是归墟输了。因为它从未想到,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毁灭,而是**愿意相信明天会更好**。”

话毕,星陨如雨。

百年之后。

世界依旧纷争不断,仍有贪婪、背叛、战争。但每当灾难降临,总有人站出来,不是以神明姿态,而是以凡人之躯,举起微弱灯火。

有人在战火废墟中开设学堂;

有人深入疫区救治病患;

有修行者放弃飞升机会,留在人间镇压邪祟;

更有无数普通人,在暴雨中为陌生人撑伞,在寒夜里为迷途者引路。

人们不再迷信“无敌强者”,而是传颂一个个平凡英雄的名字。他们被称为“守夜人”,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知晓其真正含义。

而在宇宙深处,一颗新生恒星爆发光芒,照亮一片幽暗星域。那里漂浮着一块古老石碑,上面镌刻着跨越时空的文字:

【此处曾有两人,不愿成神,只愿相守。

而后千秋万代,有人继其志,承其心,燃其火。

故长夜虽长,终有尽时。

因爱不灭,故光不熄。】

风穿过星际,拂过碑面,如同一声低语。

地球上,某个偏远山村的孩子捡到一本破旧书籍,封面写着《守夜人传》。他好奇翻开,第一页浮现一行字:

“若你读到此篇,说明你已被选中。”

他抬头望向夜空,嘴角扬起。

远处,炊烟袅袅,母亲呼唤归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