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别忘了,你要帮我生一个孩子!就帮小妹这一回吧!(1/5)

半日后。

裴炎先是拟好了册封自己为中书令兼执掌政事笔的圣旨,随后又将这道圣旨经由皇帝和天后娘娘的见证,从中书省发出。

一时间,引得不少官员纷纷有些愕然。

裴炎虽然也是三省之中的实权宰相之一,但并不是最有权势的那一个。

谁能想到如今被李治一朝册封,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权臣。

不少人羡慕嫉妒不已,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敏锐地察觉出来,皇帝恐怕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打算任命辅政大臣了。

裴炎就是李治选定的那位可以依靠的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选了,也就是说太子继位也不会太久了。

不少人这段时日纷纷向东宫靠拢,以免自己靠得太迟,怕被太子误会自己别有异心。

便是李显都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明朗。

而随后裴炎又在中书省拟了第二道圣旨,这道圣旨还未经发出,就让中书省的诸位高官颇为震惊。

东宫。

“太子殿下......

"

崔融脸色凝重,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

李显嘴角挂着笑意,浑然没有了之前的慌张和恐惧,刚刚他还在跟太子妃韦氏聊天,见到崔融走了进来,当即微笑道:“崔学士,怎么了?”

崔融也不拖泥带水,脸色严肃。

“太子殿下,中书省那边传来消息,裴炎奉陛下旨意,拟了一道废太子、立相王为太子的圣旨。”

“什么?”

李显还未说话,旁边的太子妃韦氏惊呼出声。

李显这才反应过来,他脸上露出愕然之色,喃喃道:“父皇要废了我,立老八为太子?”

崔融深深行了一礼。

“这消息是李侍郎派人传过来的,绝无虚假,还请殿下早做准备吧。”

“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他口中的李侍郎自然是中书侍郎李义琐。

作为最早站队太子的高官,早已被李显拉拢。

或许不一定会在太子失势的时候,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支持李显,但是给李显传个消息还是不成问题的。

李显脸色阴晴不定,他之前听到父皇命裴炎为辅政大臣的时候,他还有些欣喜,以为父皇准备让他这个太子登基。

没想到父皇居然想要废了他这个太子!

李显心里生出一丝嫉恨和愤怒。

他不明白李旦比他强在哪里,凭什么能够让父皇最后关头将他废黜而选择李旦为太子。

他拳头捏紧,眸子里血丝密布,带着一丝疯狂,咬牙道:“你说的也对......

既然父皇要废了孤,那孤也就不必在乎这些父子之情了。”

“孤要进宫好好问一问父皇,老八凭什么比孤更适合做太子?”

旁边的崔融和李嗣也是心里一紧,呼吸急促起来。

他们这几日处心积虑地准备,正是为了应付今日的意外。

若是兵变成功,那他们必然会成为未来几十年大唐最有权势的文武官之首。

李显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

两人立刻沉声道。

“愿为殿下效死。”

李显微微颔首,他手指捏的发白,终于是拿出了一丝李氏血脉的魄力与果决。

他咬牙道:“母后的心腹郭元振乃是左羽林卫将军,手中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军队,若要行事,此人就是吾等大敌。”

“相王李旦不足为惧,他根基尚浅,手中毫无势力,不足以与我等对抗。”

“太平若是知道废太子的旨意,定然会站在孤的对面。”

“她手中虽无兵力,但是公主府有一支四百人左右的侍卫军,不可不防。”

“李卿......”

李斯闻言,连忙拱手道:“殿下。”

李显沉声说道: “郭元振此人就交给你,他手中虽然只有区区千人,但是此人也不容小觑,你要速战速决,不得有误。”

李嗣沉声道:“是,殿下。”

李显偏头,朝旁边的崔融道:“崔学士,宫廷之中禁卫颇多,但是凭借李校尉调动的兵力,以及赵国公统帅的左武卫站在我们这里,宫中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公主府的四百精兵虽然不足为惧,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不可让任何意外发生。”

“你草拟一道旨意,诓杨易入宫。”

“无论什么理由,先将他骗到宫里。”

“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让他领了那四百人,说不得要给我们造成一些麻烦。

崔融微微点头,心里对李显又高看了几眼。

虽然这位太子殿下有时候颇为懦弱,更是贪图享受,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有李氏子孙的血性和智慧。

短短片刻就已经将局势分析大半。

李显的计划其实与他也差不多,能够在这个时候给他们造成威胁的无非也就是武皇后的一些势力和宫廷之中那些只听从皇帝的禁军。

只是这些听从皇帝命令的禁军都还好说,他们只从皇帝的意思。

而如果李显打着保护皇帝的名头带兵入宫,在废太子的旨意颁发之前,这些禁军也不可能挡得住一国储君。

待到他们控制住了皇帝所在的含元殿,就算是这些禁卫军反应过来,也晚了。

以太子李显这一两年发展的人脉和关系,只要控制住含元殿,他们夺位兵变的几率高达七成。

那些大臣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即将失势的皇帝,而跟一位极有可能登基的储君作对。

崔融随即拱手道:“是,殿下。”

唐代一道圣旨颁发需经过数道程序。

首先要从中书省起草初稿,撰写圣旨的正是中书省内的中书舍人,一般为五六人。

此环节便被称为“五花判事”



待到初稿完成之后,会交给中书令或中书侍郎,由他们挑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份亲自润色。

之后这份初稿,甚至会经由门下省审查,若发现有不妥的地方,圣旨将会被驳回,重新起草或修改,即便是皇帝盖章同意也不能例外。

待到门下省审核之后,才会被送到皇帝那边签署。

等到皇帝签字批准之后,这道圣旨才有被颁发执行的资格,最终圣旨会送到尚书省执行贯彻落实。

每道圣旨都会经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存档。

所以不会存在圣旨颁发之后又被篡改的情况。

而裴炎被皇帝任命为中书令,又执掌政事笔。

前面起草、审核的环节自然会大大加快。

仅仅是半日,这一道废黜太子的圣旨便完成了初稿。

裴炎将这份手稿收好,他要亲自送到含元殿,让皇帝签字。

等到皇帝签完字,这份圣旨也就拥有了律法上的效力。

他怀中还有另外一份圣旨,是李治要求他废后的圣旨,只是这道圣旨颇为隐蔽,是由他自己亲自完成,没有让任何人知晓。

他知道天后娘娘在朝中经营多年,耳目众多。

皇帝既然避开天后娘娘给他旨意,必然是也有一些忌惮。

所以他自然也是要隐晦地将这道圣旨完成。

至于那道废黜太子的圣旨就没有必要避开了。

裴炎拿着两份圣旨走出中书省,此时天色已经暗淡下来。

整片天空没有一颗星辰,月亮也被乌云笼罩着,露出半边余晖。

夜空之中颇为朦胧,带着晚秋独有的肃杀和清冷。

裴炎深深吸了一口气,任由那股冰冷的空气顺着自己的鼻腔入肺,整个人一颤,心里的那一股畏缩和疲惫一扫而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