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2章 魏忠贤初战林丹汗!(求收藏,求追读)(1/2)

腊月十八,宣府镇城。

内城西门外,火把噼啪作响,映得人脸上明明暗暗。

几百个净军兵士推着沉重的大车从门洞里出来,车轮在冻土上碾出深深的印子。

车盖一掀??

银光刺眼!

侯世禄的家丁早已围成半圆,死死挡住那些眼睛发直的兵卒。

“都听好了!”

侯世禄炸雷似的嗓子压过寒风,“魏公公给咱们筹到饷银了??

整整六十万两!

够你们一人拿五六两!”

他马鞭一指黑压压的人头,“照老规矩!

全都给老子滚去大校场,按营、按把总司、按旗队站好!

魏公公和朱抚台亲自发饷!”

人群嗡地炸开,又被他下一句钉在原地:“按名册发饷!

实兵实饷!

一人先拿五两!

剩下的,等宰了虎墩兔汗那狗鞑子,魏公公替你们向万岁爷讨!”

他忽地咧嘴一笑,“另外再加五个白面馍??

魏公公赏的!”

“万岁!”

饥兵们嗓子都嚎哑了,眼里的凶光顿时化成了炽热的忠诚。

侯世禄马鞭一挥:“走!”

人潮轰然转向,涌向大校场。

夜色中,灯笼挑着一面面营旗。

兵卒们像归巢的蚂蚁,寻着旗号聚成团。

魏忠贤被净军簇拥着,押着银车进场。

朱之冯带着标兵紧随其后。

宣府镇守太监杜勋搀着魏忠贤登上木台,几盏白灯笼照亮了他那张又大又白的奸臣脸。

“宣镇的弟兄们!”

魏忠贤扯着嗓子刮过校场,“咱家魏忠贤,奉万岁爷旨意抚军!”

他手掌一压,压下骚动,“你们的苦,万岁爷知道!

万岁爷说了,银子??

砸锅卖铁也给你们凑!”

他猛地拔高调门,“万岁爷还说了!

宣镇、蓟镇,都一样!

砍一个真鞑子脑袋,赏田百亩,军籍抬进御前亲军!

拿双饷!

饷银都由内帑出,绝不拖欠!”

他喘口气,眼扫过底下攒动的人头:“虎墩兔汗那狗杂种,领着几万鞑子送人头来了!

你们说??

咋办?!”

“杀!”

吼声震得火把乱晃。

一车车热馍推来,白气混着麦香。

魏忠贤一挥手:“发饷!

吃馍!”

他扭头对侯世禄低喝,“侯总戎,你来调度!

咱家就在宣府坐镇,倒要看看那鞑子头有几颗脑袋够砍!”

侯世禄急道:“公公,刀枪无眼。

要不您先走……”

“走?”

魏忠贤眼一横,“咱家走了,谁替万岁爷盯着银子?

盯着你们砍鞑子头?!

这些银子,可是咱家从宣府镇城里的豪商家里搬来的......

要是换不来足够的真鞑子脑袋,回去后还不得让人生吞了?”

…… 清华园,挹海堂外。

上百口铁锅支在雪地里,肥肉混着米香胡椒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上万兵卒围着锅和篝火,捧着粗瓷碗,呼噜噜扒饭。

崇祯盘腿坐在尤世威、孙祖寿中间,捧着个豁口碗,正吸溜着热腾腾的肉汤泡米饭。

“昌平镇守着陵,到底强些。”

崇祯嚼着块羊肉,含糊问道,“实兵……有个准数没?”

尤世威捧着碗,喉结滚动:“额兵一万五,实数……九千上下。”

崇祯点头,又看向孙祖寿:“蓟镇呢?”

孙祖寿搁下碗:“额兵十二万,实数……八万。”

“八万加九千,再加御前军一万。”

崇祯抹了把嘴,眼里映着跳跃的篝火,“十万精兵在手,朕还怕鞑子?”

他忽地一笑,“空额的事儿,朕懂。

没实饷,哪来实兵?

不怪你们。”

尤世威眼眶发热,孙祖寿攥紧了拳头。

崇祯接着又道:“不过接下去朕要给弟兄们满粮满饷了,所以先得把实兵搞清楚......

毕竟,朝廷穷啊!

九边十三镇有五十九万额兵,要按照这个数目满粮满饷,把紫禁城卖了也凑不够啊!”

“万岁爷,臣......

臣一定把昌平镇的实数点清楚!”

尤世威一脸羞愧,他确实没少往自己口袋里装银子。

孙祖寿也抹着眼泪道:“臣用项上人头担保,往后蓟镇上下,绝不会再有一个空额......”

“万岁爷!”

这时,负责清华园警戒的孙应元疾步冲来,甲叶子哗啦乱响,“宣府烽火!

三道黑烟!”

尤世威和孙祖寿都猛地站了起来。

崇祯却丝毫不慌,只是缓缓咽下最后一口肉汤,笑道:“是虎墩兔汗来了吧?

大过年的还来送人头,真是难为他了......

传旨,调御前军后营来清华园。”

…… 腊月十九,清晨,宣府镇城西。

寒风卷着雪粒子抽在城垛上,魏忠贤貂绒大氅的领口毛被吹得乱颤。

他双手死死扒着冰凉的青砖,眼珠子钉在城下??

黑压压的蒙古骑兵像狼群般在雪原上游弋,虎墩兔汗的金顶大帐在远处坡地上隐约可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