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魏忠贤的奋斗!(求追读,求收藏)(1/3)
腊月十八,宣府镇城。
巡抚衙门暖阁里,炭火烧得噼啪作响,窗外,怒吼声一阵阵传来: “杀魏!”
“杀魏!”
一声接一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魏忠贤急得团团转,都快赶上陀螺了。
他猛地停下,手指戳向宣府巡抚朱之冯和总兵侯世禄,急叫着道:“还愣着作甚!
调兵!
弹压!
把这帮乱兵贼子给咱家砍了!”
朱之冯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公公息怒,这……”
“息个屁怒!”
魏忠贤一脚踹翻旁边的紫檀绣墩,“再让他们闹下去,虎墩兔汗手下鞑子听见动静,还不像嗅到血腥的狼一样扑过来?
宣府丢了,你我脑袋都得搬家!”
侯世禄一咬牙,抱拳道:“末将这就去调标兵营!”
“不可!”
一个粗哑的声音猛地插进来。
副总兵王世钦扑通跪倒在地:“抚台!
总戎!
使不得啊!
外头的弟兄们……是饿疯了!
是委屈啊!
十几个月没见饷银,好容易盼来点年粮,却是一半麸皮!
他们不是反贼,是大明的好官兵!
一时激愤罢了!
若派兵弹压,刀兵相见,岂不寒了九边将士的心?!”
他膝行两步,抱住朱之冯的腿:“抚台!
想想蓟镇!
想想王应豸王抚台啊!”
“王应豸”
三个字好像冰锥一般,狠狠扎进朱之冯和侯世禄的心窝。
蓟镇哗变,力主弹压的王应豸罢官归乡,而主张安抚的孙祖寿却成了天子股肱!
这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谁敢不惧?
朱之冯身子晃了晃,颓然坐倒在太师椅里。
侯世禄按在刀柄上的手,也无力地垂了下来。
“请旨……”
朱之冯声音干涩,“对,速速六百里加急,奏明圣上,请旨定夺……”
“请旨?”
魏忠贤眼珠子都红了,指着窗外嘶吼,“等圣旨到了,咱家的脑袋早被他们剁下来当球踢了!”
他太清楚崇祯的手段了。
那小皇帝,最善于收买军心!
若宣府真闹到不可收拾,为了平息兵愤,借他魏忠贤这颗脑袋一用,简直是顺理成章!
“杜勋!”
魏忠贤猛地转向一旁侍立的监军太监,“这宣府镇内城里,可有富户?
顶顶有钱的那种!”
杜勋一愣,随即眼珠一转,忙躬身道:“回禀督公,有!
有!
城内几条大街,都是晋商的大宅子!
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他们几家,都在此有产业!”
“晋商?”
魏忠贤老脸上绽开一丝狰狞的笑意,“好!
好得很!
晋商有钱!
咱家有救了!”
他猛地一甩大氅,厉声喝道:“涂文辅!
刘应坤!
点齐咱家带来的三千净军!
抄家伙!
跟咱家走!”
“公公!”
朱之冯和侯世禄大惊失色,慌忙起身阻拦,“您这是要做什么?
那些晋商……在京里都有靠山,动不得啊!”
“靠山?
咱家就是他们最大的靠山,有什么动不得的?”
魏忠贤一脚踹开挡路的矮几,杯盏哗啦碎了一地,“宣府要是丢了,咱家第一个掉脑袋!
你们也跑不了!
顾不得了!
杜勋,带路!
抄最肥的那家!”
他转头死死盯住朱之冯和侯世禄:“朱抚台!
侯总戎!
你们俩,现在!
立刻!
马上!
给咱家滚到城头上去!
告诉外头那些乱兵,就说咱家魏忠贤,亲自去给他们筹饷银了!
让他们消停点!
谁敢再闹,等饷银到了,也没他的份!”
......
镇城西街,王家大宅。
两扇厚重的黑漆大门紧闭,院内,几十个护院家丁手持棍棒钢刀,紧张地守在影壁后。
“轰!”
一声巨响,包铁的大门猛地向内凹陷!
紧接着又是几下猛烈的撞击,门栓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顶住!
顶住!”
管家王福嘶声力竭地喊着。
“砰!”
最后一撞,大门轰然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