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道爷带操(2/3)
当晚,她在心理咨询视频连线中第一次坦白: 她年轻时曾怀揣歌手梦想,却被骗婚、家暴、抛弃。
生下石头后,社会歧视让她难以再就业,只能靠零工度日。
长期压抑让她酗酒成瘾,而每次醉酒后,她都会梦见自己站在空荡的舞台上,台下只有一个小孩在鼓掌??
那是她唯一还能感受到被爱的时刻。
“我不是不爱他……”
她在镜头前哽咽,“可我太累了。
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我害怕他将来也恨我……”
这段对话被加密上传至“青囊云”
数据库,标记为“典型代际创伤案例”
,自动推送至全国五百所试点学校的教师培训课程中。
三天后,石头母亲自愿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康复治疗。
石头则被临时安置在学校宿舍,每天放学仍来“倾听角”
画画。
有次他递给陈拾安一张新作品:画面是一座桥,桥上有两个人影牵手走过,天上飘着许多彩色气球。
“这是我梦见的。”
他说,“我和妈妈一起回家。”
陈拾安把画钉在墙上,和其他孩子的作品并列。
其中有幅涂鸦写着:“谢谢你听我说话。”
十月,教育部召开“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推进会”
,首次将“被动响应”
转向“主动倾听”
作为核心政策方向。
会议播放了一段纪录片片段:戈壁荒庙中,风雪交加,一个褴褛道士跪在门前,怀里抱着昏迷的女孩,反复低语:“别怕,你说吧,我在。”
会场鸦雀无声。
会后,一位来自西北农村的校长找到陈拾安:“我们那儿没有心理老师,也没有专项资金。
但我们有一间废弃的图书室。
我能把它改成‘倾听角’吗?”
“当然可以。”
陈拾安微笑,“只要有人愿意坐下来听。”
十一月初,全国已有两千三百七十六所学校挂牌设立“心灵驿站”
。
赵岩团队开发的“情绪地图”
实时显示:红色预警区域集中在西南山区与东部沿海务工集中地,而绿色缓释带正缓慢扩张。
与此同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某日凌晨三点,系统突然触发最高级别警报??
一名匿名用户连续发送十七段语音,内容混乱、语速极快,夹杂着哭泣与喘息: >
“他们都在笑我……镜子里的人不是我……我把药片藏在枕头下面……如果明天没人发现,我就吃掉……”
>
>
“我叫林晓雨,就读于江南省宜城市第三中学初二(四)班……学号23……我家住在幸福小区5栋302……”
>
>
“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让你失望的……”
AI情感模型立刻判定为自杀高危信号,地理位置通过设备IP反向定位锁定,信息同步推送给当地警方、学校及“青囊云”
应急小组。
温知夏带队连夜赶赴宜城。
当警察撬开房门时,女孩正蜷缩在床上,手里攥着一瓶未开封的安眠药。
她瘦得惊人,手腕上有旧疤痕,书桌上堆满试卷,最上面一张写着鲜红的“47分”
。
她抬起头,眼神空洞:“你们怎么来的?
我没想让任何人知道……”
“因为你说了。”
温知夏坐在床边,声音温柔,“所以我们来了。”
后续调查显示,林晓雨成绩下滑后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笨”
“拖后腿”
“不如别人家孩子”
。
班主任公开批评她“影响班级平均分”
,父母则不断追问“为什么考不好”
。
她尝试向朋友倾诉,却被嘲笑“矫情”
。
久而久之,她认定自己的声音毫无价值,直到那天夜里,她鬼使神差下载了“青囊云”
APP,录下了那些话。
奇迹般地,她活了下来。
两周后,她在平台上发布第一条公开音频: >
“我想告诉那天晚上听到我声音的人,谢谢你们没有当我是个笑话。
我现在每天都会录一段话,哪怕只是说‘今天阳光很好’。
我发现……原来我真的可以说点什么。”
这条语音被置顶在全国“心语盒”
首页,标题是:“一句‘我在’,救了我。”
陈拾安听到这段时,正在教几个孩子辨认草药。
他停下动作,闭目良久,然后轻声对身旁的学生说: “记住,治病的不是药,是希望。
而希望,往往始于一次被听见。”
腊月将至,山村迎来第一场雪。
“倾听角”
门口挂上了孩子们亲手做的灯笼,里面放着写满心愿的纸条: >
“我希望爸爸不要再打妈妈。”
>
“我想让老师多叫我几次回答问题。”
>
“我以后也要当倾听员,帮别人说话。”
陈拾安站在屋檐下看雪,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赵岩发来的消息: >
“声纹诱导贴片已完成民用化改造,已申请专利。
命名为‘回声计划’,首批捐赠一百台给偏远地区学校。”
他笑了笑,回复:“技术要落地,心要先到。”
片刻,温知夏也发来一张照片:林晓雨站在教室讲台上,手里拿着麦克风,面前是一群认真聆听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