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二章 偶遇钓友(求月票)(1/3)

到了饭局的地方,苏超站在寒风中等了一会,张何平从他的车里出来,他才和张何平一起进去。

这样一来可以显得尊重,二来也可以抬高自己的地位。

他直接进去算个什么事。

“感觉你这一个春节又长...

王劲松回到北京后的生活,并未因《听见》项目的启动而变得喧嚣。

相反,他刻意避开所有媒体邀约,只接受央视教育频道那一次深度访谈。

节目播出当晚,收视率破三,弹幕刷满“泪目”

,评论区清一色写着:“原来真正的明星,是照亮别人的人。”

但他没看。

那天晚上,他在望舒的房间里陪她画画。

女儿用蓝色蜡笔涂满了整张纸,只在中央留了一个小小的白点。

“这是爸爸走的那天。”

她低声说,“天上全是乌云,星星都藏起来了。

可我还是等啊等,想看看他会不会回来。”

王劲松喉咙发紧。

他知道她说的“爸爸”

不是自己,而是画中那个永远停留在照片里的男人。

他轻轻抱住她:“那你现在还等吗?”

“不等了。”

望舒摇摇头,又拿起黄色蜡笔,在白点周围画了一圈光晕,“我把星星找回来了。

它飞到我心里去了。”

那一夜,他坐在书桌前翻看孩子们寄来的信。

云南的小学已正式接入网络,杨校长用手机拍下第一堂远程写作课的照片:十几个孩子挤在一台电脑前,屏幕里是城市孩子朗读他们合写的诗。

>

“山风穿过教室, >

像妈妈的手拂过额头。

>

我们写下一句话, >

它就飞向千里之外, >

落在一个陌生孩子的作业本上。

>

从此,我不再孤单。”

字迹歪斜,却透着光。

他正看得出神,手机震动。

是林知梦发来的语音,声音压得很低:“陈默今天第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语文老师让他读自己的作文,他站起来,声音很小,但全班都安静了。

他说??

‘我梦见爸爸回家了,他摸了我的头,说儿子长大了。

’然后他就哭了,没人笑他。”

王劲松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

第二天清晨,他照例六点起床跑步。

穿过小区花园时,几个晨练的大妈认出了他,远远招手:“王老师!

您可真是变了个人啊。”

他停下脚步,笑着打招呼。

“以前电视上总见您穿西装打领带,说话也端着。”

一位阿姨说,“现在看着……踏实。”

“因为我终于做回自己了。”

他说。

跑完五公里,他顺路去菜市场买了些蔬菜水果。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戴着褪色的红袖章,正在整理青椒。

看见他,愣了一下:“您……是不是那个演电视剧的?”

“我是王劲松。”

他坦然一笑。

女人突然红了眼眶:“我有个外甥女,去年从贵州来北京打工,才十五岁。

厂里让她加班到凌晨,还不给工资。

她写了封信寄回家,被老板娘撕了。

后来她偷偷加了个公益群,看到你们‘听见’项目的宣传,鼓起勇气报了名。

现在已经在职校读书了……她说,是您写的话救了她。”

王劲松怔住。

“我没做什么。”

他声音微颤,“我只是说了几句真话。”

“可就是这几句话,把她从黑屋子里拉出来了。”

女人抹了把脸,“谢谢您,真的。”

他拎着菜回到家,站在厨房门口久久不动。

周晓棠接过袋子,轻声问:“怎么了?”

“我突然觉得,”

他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我们每个人说的话,都有重量。

哪怕只是随口一句安慰,也可能成为别人活下去的理由。”

周晓棠笑了:“所以你不再怕‘太认真’了?”

“不怕了。”

他点头,“从前怕被人说矫情,怕显得不合群。

现在明白,真正的成熟,不是学会冷漠,而是敢于动心。”

中午,苏超打来电话:“云南那边有个好消息??

张导决定把李守仁老师的故事拍成电影,片名叫《留下来的人》。

剧本由你和我共同执笔,导演要的是‘真实感’,不要华丽台词,只要真心。”

“我同意。”

王劲松毫不犹豫,“但有个条件:演员必须从真实的乡村教师中选。

我们可以培训,但不能用明星替身。”

苏超沉默片刻:“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没有流量,没有热搜,可能连院线排片都难。”

“我知道。”

他说,“可有些故事,本就不该被消费。

它们值得被记住,而不是被炒作。”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接着是笑声:“老王,你真的彻底变了。”

“不是变,是醒来了。”

他望着阳台上晾晒的望舒的画作,轻声说。

下午,他接到出版社主编来电:“《山那边的声音》已经完成初稿编排,预计三个月后面世。

封面设计好了,你看一眼?”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