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极北之地(2/3)
“我……我只是不想再疼了……”
阿格蹲下身,轻轻抱住他:“那就哭吧。怕也好,痛也好,都不是错。重要的是,你还愿意被人抱一下。”
黎明破晓,村庄恢复生机。那位曾主持仪式的巫师捧来一株藤蔓,说是从青年房中搜出的“伪神图腾”。阿格接过一看,藤蔓缠绕成一只闭目的眼睛,根部渗出黑色汁液。
他将其埋于村外槐树之下,洒上净水,并轻声说道:“愿你也能重生。”
离开前,他召集众人,再次讲述那个关于“恶龙”的故事,只是这一次,结局不同了。
“后来,村民们不再修墙,而是派出使者走进传说中龙居住的山谷。他们发现,那里根本没有龙,只有一位孤独的老人,日复一日雕刻石像,纪念逝去的妻儿。原来,所谓的‘龙吼’,是他深夜哭泣的声音。”
“于是,他们没有杀他,而是陪他一起刻石头。多年后,那座山谷成了和平之地,人们称它为‘回声谷’,因为在那里,所有的悲伤都能被听见。”
人群久久伫立,直至晨光铺满大地。
数日后,阿格回到新庐,却发现学堂大门紧闭,墙上贴满了新的纸条:
> “你拯救了一个村子,可世界仍在腐烂。”
> “你们搞仪式、讲故事,就像给垂死病人梳妆打扮。”
> “真正的变革,需要彻底重置。”
而在最下方,赫然压着一封血书:
**“若你不肯面对现实,那我就替你睁开眼睛。”**
署名只有一个字:**“影”**。
阿格心头一震。这个名字,曾在古籍中出现过??归墟最初的化身,并非实体,而是一道“集体阴影”,由人类共同压抑的情感孕育而成。它没有固定形态,却能寄生于每一个极端思想之中,煽动分裂,否定温情,宣称唯有毁灭才能净化。
而现在,它似乎找到了新的宿主。
当晚,阿格召集留守弟子召开议事会。他取出那枚槐树种子,置于案上。
“三年前,少年告诉我,胜利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让更多人不再需要敌人。”他说,“但现在我发现,最难对抗的,不是显形的魔头,而是潜伏在‘正确’背后的偏执。”
一名少年弟子举手:“老师,如果我们讲的道理是对的,为什么还有人不信?”
“因为道理从来不能打动人心。”阿格微笑,“只有经历才能。就像你不会因为听人说‘火很烫’就真正害怕,直到你被烧伤。”
“那我们该怎么办?继续讲故事?”
“不。”阿格站起身,望向窗外星空,“我们要让更多人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次日清晨,新庐学堂正式宣布启动“同行计划”:凡愿投身守夜事业者,无论年龄、出身、修为高低,皆可申请加入为期一年的实践旅程。他们将被派往战乱区、疫区、灾民安置点,不做宣讲,不立碑铭,只为陪伴。
消息传出,应者如云。
与此同时,明觉自南方传来急讯:冰晶符?检测到一股异常能量波动,源自北极冰盖之下。探测显示,那里存在一座远古建筑群,结构与昆仑墟祭坛惊人相似,但符号体系更为原始,疑似“初代守夜人”文明遗迹。
更令人震惊的是,渔娘通过贝壳铃感应到,东海海底某处,竟有一具与少年容貌完全相同的尸骸,静静悬浮于水晶棺中,心跳微弱,似仍未真正死去。
阿格陷入沉思。
如果少年尚存一线生机,是否意味着江雪也可能未亡?如果“双生契”真能跨越生死,那归墟惧怕的,或许从来不是力量,而是那种即便明知结局悲惨,仍选择相爱的勇气。
他决定再度启程。
临行前,他在校园那棵小槐树旁立下新规:
**“守夜人不分等级,只问是否愿意伸手。”**
风起时,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应着某种古老的誓约。
三个月后,阿格率队深入北极冰窟。借助七信物共鸣定位,他们在万年寒冰深处找到了那座失落之城。城墙由纯白晶体构筑,街道无人,却处处留有生活痕迹:桌上有未吃完的食物,床上躺着早已风化的衣物,甚至连一面镜子都保持着擦拭后的洁净。
“这不是灭亡。”明觉轻声道,“这是突然中断。”
深入主殿,他们见到一尊巨大雕像??正是少年与江雪并肩而立的模样,手中牵着七个孩童,象征七庐起源。雕像脚下刻着一行字:
> **“当我们决定相爱的那一刻,就已经赢了。”**
而在殿堂尽头,摆放着一台类似星盘的机械装置,中央凹槽正好匹配赤红玉佩。
阿格将玉佩嵌入其中。
刹那间,整座城市亮起幽蓝光芒,无数光影浮现空中,播放出一段被封印的记忆:
画面中,少年与江雪并非战死,而是自愿进入“时间茧房”,将自己的生命能量转化为维系世界平衡的锚点。每当人间希望濒临湮灭,他们的意识便会短暂苏醒,引导新一代守夜人前行。
而“归墟”,实则是宇宙自我修正机制的畸变产物,认为文明发展必然导致资源枯竭与精神堕落,因此主张周期性清洗。少年与江雪之所以反抗,并非为了永生,而是坚信??哪怕只有一次,人类也能在苦难中开出善的花。
影像最后,少年望向镜头,微笑道:
“告诉阿格,别怕走错路。只要心还在跳,脚步就不会停。”
光芒散去,机械装置缓缓开启,从中取出两件物品:一枚断裂的银戒,以及一本写满批注的日志。
日志扉页写着:
> **“致未来的我们:
> 记住,最勇敢的事,不是无所畏惧,
> 而是在颤抖中,依然选择握住对方的手。”**
阿格紧紧攥着戒指,泪水无声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