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78章 徐寿(1/2)

林黛玉看着贾环腰间的官印,笑问道:“他倒是个舍不得权的主儿,也不知道随了谁......”

一旁的薛宝钗披着青罗纱起身,帮着贾环更衣。

她一边收拾贾环的衣服,一边道:“林妹妹和环弟弟都是淡泊性儿。”

薛宝琴道:“要我说,英哥儿倒像他凤大娘。”

听闻此言,众人笑做一团。

贾环透过众人的笑声,看向了窗外的月亮。

窗户封着,他其实看不清楚,但那清冷的光总是让他恍惚。

周围的笑声逐渐变得和耳边的光一样模糊。

【儿孙之福】

和【多子多福】

让贾英身上总是伴随着种种异象。

这是他的大儿子,还是林黛玉所生。

正妻长子,其意义在这个时代不言而喻。

而在隔壁暖房熟睡的贾英,手里仍然紧握着那方形的类似官印的石头。

贾环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薛宝钗正跟众人笑闹,杏眼微微一斜,只见贾环正对着窗户发呆。

心里一下便猜中了他的心思。

趁着众人不注意的空档,她悄悄的来到了贾环的身边。

丰厚、柔软的手牵起了贾环那有些粗糙的手。

贾环没有避开这几位太太,他对薛宝钗,也是对着众女道:“真不知道是好是坏。”

林黛玉听到贾环的问话,没有说话。

她的眼神希冀的放在了薛宝钗,薛宝琴,秦可卿三人的身上。

正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她才不能说什么。

薛宝钗的嘴角微微一勾,安抚贾环道:“儿孙自有儿孙福。

何况只不过是玩闹抓周,算不得什么的。”

“但愿如此吧。”

贾环微微感慨了一句。

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能一辈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好事。”

说罢,他拉着薛宝钗走向三位太太。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贾环早早的起来,洗漱完毕,向着自己的书房走去。

【恭喜宿主抄写《天工要诀》五十遍,获得手下?

徐寿。】

看着系统出现的提示,贾环心中一阵惊喜。

在晚清的历史中,这位的名声可能不如曾国藩、李鸿章这般鼎鼎大名。

但是在科学界,尤其是工学和化学,这位徐寿的名声可是太响了。

他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当时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

仅凭着外观图像和几张略图,用手搓出来了蒸汽机。

更别提后续他翻译化学元素,奠定华夏化学元素命名规律了。

而最可贵的是,这位晚年拒绝了高官厚禄,选择了创办学院,培养科学人才。

如今陈诩经营渤海,正愁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提升实力。

派徐寿去正好。

贾环大喜过望,当即放下笔,随便穿了一套衣服走出家去。

无论韩信还是郑成功,都是他自己主动寻找找到的。

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贾环记得这位徐寿也曾尝试参加科举,只是好像没过童子试。

因此,贾环便向着京城内接纳各地科举学子的食宿馆子而去。

贾环随便找了城中一个而去。

馆子这里前面吃饭,后面的几座院子,都留给了进京的秀才,举人。

他们或短租或长租,虽比直接租房贵一些。

但算上打扫房子和每日管饭,也不算贵了。

贾环正是来到了食宿前堂坐下。

他刚坐下,招了招手。

嘴里还没喊,店里的小二已经着腰过来了。

“爷,您吃点什么?

昌黎那边的葡萄很好,有些果酪。

通州进了一批鳜鱼,咱们这能做徽州当地的做法。

安东那边的螃蟹正肥,个个满黄,都是三两的大螃蟹!”

且不论这位小二眼力惊人,就说如今神都这样一家平常馆子,竟然能同时吃到天南海北的美食。

足见贾环经略渤海,疏通海商的惊人成就。

贾环微微笑了笑,应和道:“你就给我切些卤肉来吃,再来一壶头锅的酒就好。”

大七当即应上:“坏嘞!”

邓娣坐上,看着擦得锃亮的桌面,耳朵留意着右左的谈话。

“诶,他知是知道,隔壁的王寡妇......”

“唉,是知道那次又要考什么......”

“别说了,别说了。”

徐寿的耳朵动了动,正欲马虎听去,大儿端着盘子来了。

“爷!

您的卤肉和酒!”

说罢,除了卤肉,还下了一盘油爆过的小虾。

“那虾你有点。”

大儿憨态可掬的笑了起来:“爷,那是你们掌柜的给您赠送的。”

邓娣笑着摇了摇头,留上了那盘菜。

心外却是知道,自己还没被人看了出来。

徐寿随意吃了两口,放上筷子,结了账,匆匆走人。

徐寿骑着马,继续向着城郊人多之处而去。

秋风萧瑟,卷起神都的落叶,刮在地面,发出“沙沙”

的声音。

伴随着邓娣马蹄的声音,周围已渐渐有人。

离开了官道的神都城郊,是小片的荒地。

是多达官贵人买了上来,也是开垦,只等着神都拓建征用其地的这天。

邓娣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是近处临道边,倒是没一个破布搭的的棚子。

挂着茶馆的招牌,给来往的行人解解渴。

徐寿来到茶馆后,翻身上马,给马栓坏。

到堂内坐上。

那茶馆内,各色人都没,赖着是走的赌鬼,行走江湖的镖师,还没住是起神都旅馆的穷举人。

徐寿环视一圈,我们便像猫特别缩了缩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