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自由比皇位更可贵啊。(1/3)
“...
授熊廷弼为蓟镇分守山海关参将,封昭勇将军,加山海卫指挥同知,转上骑都尉,赏银三百两,玛瑙杯一对,飞鱼服一领。
很多武将都纷纷看向熊廷弼,目光有点艳羡。
熊廷弼本来只是个守备,经过西北之战,被朱寅保举叙功,越过游击将军,直接分守参将!
参将是差遣,本身并无品级。
所以熊廷弼的品级其实是正三品的昭勇将军,从三品的指挥同知。
而他之前的本官品级是五品千户,可谓连升几级!
武官队伍中的熊廷弼,听到封赏自己的诰命神色平静。
他早就从朱寅那里知道,自己会获授什么军职。
他此时与其说是激动,还不如说是对朱寅充满感激。
四年!
仅仅四年时间,他就从一个报国无门的武举人,历经把总、守备,如今又升到了参将和指挥同知!
这难道是他的能力吗?
若非恩公百般抬举,他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漂泊,估计仍然报国无门,怎能有今日气象?
熊廷弼心中对朱寅感恩戴德,却不知道如果不是朱寅的“帮忙”
,他此时已经弃武学文考科举了,而且六年后就考中进士,成为清贵的文臣。
朱寅当然更不意外。
熊廷弼这个山海关分守参将的职位,可是他在老师和姑父的帮助下,特意为熊廷弼谋取的。
此时的山海关还没有设镇,分守参将就是山海关最高将领。
山海关分守参将和山海卫的辖区重合,不但麾下有整整八千兵马,还参与管辖山海卫的军户、军田等民政,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节度使,可谓一个肥缺。
若非熊廷弼朝中有自己当靠山,这个肥差绝对轮不到他,哪怕他有军功也别想。
在朱寅看来,熊廷弼是战略统帅,将来必有大用。
把熊廷弼放在山海关,当然是布局深远的一步棋。
义父老了,蓟镇军权已经落入别人手里。
而熊廷弼这个属于蓟镇的参将,就是为了将来接任蓟州总兵的。
却听大宗伯罗万化继续念道:“...
授曹文诏为昌平镇骑兵游击将军,封武德将军,加羽林右卫千户,转骁骑尉,赏银二百两,飞鱼服一领。”
昌平镇不属于九边大镇,只是不到三万兵马的小军镇。
然而它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军镇,负责守卫京西至关重要的居庸关和大明皇陵,防区距离京城只有八十里,类似禁军的存在,所以也非常重要。
曹文诏这个骑兵游击,管辖昌平镇唯一的独立骑兵,统带两千多马队,是北京城外最精锐的一支野战骑兵了。
游击和参将一样乃是差遣,并无品级。
曹文诏的品级是正五品的武德将军、正五品的千户。
曹文诏半年前还只是个骑兵什长,被朱寅直接提拔为把总,这次又当上游击将军!
也是连升几级!
而他的年纪只有十六岁!
十六岁的游击,也算是少见的了。
曹文诏不禁心神激动,他毕竟只有十六岁,怎么可能淡定?
更重要的是,下月就要和红缨成亲,他能为红缨争取一个诰命了。
虎叔对自己真是恩重如山啊。
不但不拘一格简拔自己,还极力举荐,让自己担任骑兵游击,更将红缨许配给自己。
曹文诏早就暗暗发誓,此生此世一定要报答虎叔。
朱寅扫了英武俊朗的曹家小将一眼,露出一丝讳莫如深的微笑。
德谕,你入吾彀中也。
他受了我的赏识,娶了我的大侄女,将来可要听话哦,咱们是一家人啊。
想到这里,朱寅不禁感受到了权势的美妙滋味。
是权势,让他将熊廷弼、曹文诏这种出自底层寒门的人才,骤然提拔到高位,他们的荣辱贵贱,只在自己一念之间!
不然为何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呢?
没有权势,那你只能乖乖当个小丈夫了。
很快,罗万化就念到了毛文龙的名字:“...
授毛文龙为辽东镇抚顺海防游击,封武德将军,金吾右卫千户,转骁骑尉,赏银二百两,飞鱼服一领。”
毛文龙当然早就知道了,可此时听到对自己的封赏,还是激动难抑。
心中对朱寅更加感念。
有了这个五品官职,总算能对唐蓉有个交代了。
自己并非骗婚之人,而是统带三千兵马的海防游击将军!
话说曹文诏和毛文龙,一个是羽林左卫千户,一个是金吾右卫千户,听起来很是拉风,其实都是定品级、领俸禄的虚职,并非要去两卫上任。
被玩坏了的不仅仅是锦衣卫,整个直属皇帝的上直二十六卫,其实都被玩坏了,成为恩荫官员子弟、安插虚职的机构,充斥着大量只领俸禄不在岗位的武官。
这使得上直二十六卫的军职大多成为虚衔。
国初拥有二十多万精兵的上直亲军,如今在籍的军人只剩下十几万人,而且战力稀松,多是治安警戒、守门守库,充任仪仗,打不了硬仗。
至于秦良玉的封赏,也并不令人意外: “...
转秦良玉之夫马千乘为轻车都尉,加金吾左卫指挥使衔,封秦良玉为三品淑人诰命,赏赐白银五百两,宫样头面一副,八分珍珠一对!”
朱寅虽然早就知道,心中仍然不爽。
他是推荐秦良玉正式出任军职,为天下巾帼表率。
结果被否了。
秦良玉是白杆军的将领,军功也很大,却只是加封三品淑人!
等到明末没办法了,才给秦良玉封侯授职。
...
名字念了一个又一个,念完诰命念敕命,足足念了五十多个人的名字,最小的也是百户、把总。
朱寅老神在在的听着,似乎事不关己,心中却暗骂皇帝、首辅、大司马。
这几十个人当然都是他按照军功举荐的人。
他是钦差总督嘛,没有他的军功奏疏,兵部就不会叙功铨选,你功劳再大也捞不到封赏。
可其实朱寅一口气举荐了两百多个人,可是内阁和兵部认为这么多的功臣难以安置,砍了大半的名字,只封了几十个。
其他没封授的人先在兵部记功,暂时只发赏银。
这当然是皇帝、首辅王锡爵、大司马石星的意思。
朱寅本来就存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心思,可只能封授五十多个武官,仍然让他很不高兴。
特么的,一半都没有!
怎么?
将士们出生入死,不少猛士都是可歌可泣,他们把脑袋别在腰带上搏命,却连第一转的勋官武骑尉都捞不到,活该当一辈子大头兵?
就这还是沈一贯和田义等人的争取,否则连五十多个官位都不会给。
然而朱寅的高明之处是,熊廷弼等人连升几级,都是有实打实的战功支撑,谁也说不出什么,看上去就是公正举荐,朝臣们也不认为熊廷弼等人是他的党羽。
罗万化念完之后,鸿胪寺的赞礼官立刻唱喝道:“出列??
谢恩!”
朱寅和戚继光立刻出列,率领被念到封赏名字的武将一起出列下拜叩首,齐声高呼道: “臣谢皇帝陛下圣恩!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赞礼官拖长音调道:“起??!”
李如柏、熊廷弼等人起身,先是对朱寅和戚继光行礼。
朱寅和戚继光也一起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