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少保!(1/3)
四大宰辅面面相觑,目光都有点无奈。
陛下对于银子,太也上心了些。
死死把着内帑也就罢了,还一直盯着户部太仓银、太仆寺常盈银、工部节慎银。
就是光禄寺和南京户部的银子,陛下也很关心。
甚至民间利于生发银子的地方,陛下也经常过问,几年前还开了乌香税(鸦片税)。
陛下这些年巧立名目,变着法子的向外朝要钱,损国库而肥私库,朝野谁不议论?
朱寅在外打仗,之前上缴了一批缴获的金银,陛下很是高兴,听说在宫中称赞朱寅是忠孝之臣。
这次又得到捷报,却没有在奏报里看到缴获的金银数目,居然就有点急了。
竟似是打了胜仗,就该缴获金银一般。
这像话么?
王锡爵的脸色顿时沉下来,冷冷看着高淮,“你问这个干什么?
这是你一个宦官该问的吗?”
高淮笑容一僵,心道这不是我问的啊,这是爷爷要问的。
“王先生...”
高淮讪讪一笑,“王先生怕是没听明白,是爷爷问话,这次的缴获...”
四个阁老闻言都是一脸寡淡。
陛下就不能问点正事么?
都什么时候了?
就算朱寅大胜两场,可庆王和拜还未擒获,西北仍有失控之危,陛下就不能问问军务、粮饷之事?
陛下几年不上朝,内阁往往几个月见不到圣颜,这也就罢了。
可眼下发生如此大事,陛下该恢复朝会和经?
了吧?
然而没有。
王锡爵终于怒了,“回去告诉陛下,没有银子!
打仗是花钱,不是赚钱!”
高淮不敢顶撞首辅,一张白皙的脸蛋顿时涨的通红。
沈一贯咳嗽一声,看不出喜怒的说道:“高公公,你回宫回禀皇上,就说这次大捷,是在大漠中打的,并没有端了火落赤的老窝,也就没有金银。
不过,朱寅缴获了上万匹战马,折银也有十几万两。
这么多战马,也就是节省 了兵部和太仆寺的开支。”
赵志皋瞪了高淮一眼,“听明白了吧?
就是这个意思,照实对皇上回覆。
如果外面打了胜仗朝廷就要金银缴获,那将来谁敢出征?
不能开这个例。”
张位道:“你们身为内臣,侍奉御前责任重大,该当劝导皇上,以尽本分,不要妄自菲薄,只把自己当奴婢。
可明白了?”
高淮张张嘴,没有说话。
张位浓眉一皱,“回老夫的话!”
“是,是。”
高淮只能赔笑着领命,赶紧离开文渊阁,不敢再待。
他虽然得爷爷宠幸,可毕竟不是司礼监的大?
,哪里敢内阁大臣叫板?
沈一贯气定神闲的笑道:“元辅何必和这种人置气?
指望他们规劝君父,纯属唐肆求马。
元辅一心要致君尧舜上,公忠体国,却也不必急在一时。”
王锡爵摇头:“我是和内置气?
我是敲打他们,不要得意忘形。
他们能撩拨陛下来要问银子,可见心中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岂能不加训斥?”
首辅冷冷甩出一句话,就再次坐下来,“肩吾,朱寅如今是何散官、勋官?
你是他老师,该当知道罢。”
他当然知道,只是为了强调沈一贯是朱寅老师,警告沈一贯不要因私废公。
沈一贯心中有数,微笑道:“散官已升了从三品中议大夫,勋官么...
正四品赞治少尹。”
王锡爵点点头:“那么就传达吏部,这次叙功都加到正三品,散官升通议大夫,勋官升资治少尹。
内阁这么定,吏部也不会有异议。”
沈一贯喝着茶,似笑非笑没有说话。
赵志皋却是说话了。
“元辅,我觉得不妥。”
赵志皋语气淡然,“兵部官员还没有验功,大捷也只是奏报,怎么能立刻叙功呢?
似乎太急了些。”
他虽然这么说,但又不是他的重点。
却听他继续说道: “就算为了鼓舞士气,眼下就叙功,这种大功若能验实,也够封伯爵了,却只授正三品散官和勋位,算是薄待了吧?”
王锡爵的脸色顿时有点阴沉。
他急着给朱寅叙功,都等不及兵部派员验功,当然不是爱朱寅。
而是想用正三品的散官、勋位打发了朱寅,大功小赏。
毕竟这种大功传扬出去,很多人就会以为朱寅会封爵。
提前叙功,反而能抑制封爵的舆论发酵。
对朱寅而言,越早叙功反而越容易被操弄薄待。
这是他压制朱寅的法子。
毕竟朱寅太年轻了,就算有大功,也不能封赏太厚。
赵志皋当然知道王锡爵的心思,这才以兵部没有完成验功未由,不赞成立即给朱寅叙功。
王锡爵冷笑道:“哪里够封爵?
如迈兄言重了吧。
王阳明封伯,那是平了宁王。
朱寅呢?
他只是胜了几仗,可叛军还在西北蹦?。
岂可相提并论?”
赵志等人都是不以为然。
王阳明平了宁王不假,可宁王的兵马是什么成色?
乌合之众。
朱寅面对的可是鞑子。
他出塞以来,连战连捷,收复河套,追逐叛军入大漠,斩杀俘虏数万人,这种军功不能和王阳明相提并论?
如果朱寅能平了叛军,解决庆王,封侯都够了。
王锡爵道:“前次乌梁素海大捷,兵部验功毫无差错,何曾有丝毫虚报瞒报?
可见朱寅报功,全是真凭实据。
这次大捷又是联名具奏,当然不会有假。
就算兵部还没有验功,我也相信是真。”
“既如此,还不如早日叙功,鼓舞前方士气,争取早日平叛。
早一日平叛,就能节省万两国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