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乌梁素海之战!(1/4)
“呜呜呜??
咚咚咚!”
苍凉的号角声和隆隆战鼓声敲响,主帅高车上的杏黄令旗往前一指,戚继光终于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号角战鼓声中,各军各级将领的令旗也全部挥舞,顿时战旗高举。
数万明军发出了一阵令天地惊悸的呐喊,犹如一头巨大的怪兽,动了!
脚步声、甲衣声、车轮声、呐喊声、脚步声...
混合在一起,海啸一般响起。
地动山摇!
三千车营排成一线向前,犹如一度移动的城墙,缓缓向着蒙古大军压来。
“轰隆隆!”
但见各种战车上,火炮、火铳、火箭等火器呼啸而出,硝烟弥漫,日月无光。
最前面的蒙古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
博硕克图只能下令退后,扔下几十具人马的尸体,重新整队。
蒙古将领皆色变。
因为他们还没有见识过如今密集的火器发射。
如今,明军两边一边是黄河一边是乌梁素海,前面是城墙一样发射火器的车营,两侧还有骑兵护卫,他们怎么进攻?
正面冲击肯定不行,总不能从湖中和河中迂回攻击吧?
他们只有骑兵,没有水师。
除了退却,别无他法。
本就因为瓦剌南下杭爱山而军心浮动的蒙古骑兵,在这种退却之下,士气更是低落不少。
于是战场之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四万明军不紧不慢的沿着黄河北岸,望西进逼。
一万几千蒙古骑兵,却是勒马调头,缓缓退却。
蒙古骑兵仍然是当年世界的一流骑兵,即便被逼的步步退却,军心也受到瓦剌南下,援兵不来的影响,却仍是有条不紊。
他们一人三马,军中还在吹奏马头琴和胡笳。
蒙古军队在军中奏乐,当然不是为了耳福,而是提振士气。
蒙古人喜欢闻乐而舞,就算骑在马上,听到马头琴和胡笳的声音,也会兴致雀跃。
眼见蒙古骑兵拉开了安全距离,悠扬苍凉的胡笳声远去,戚继光立刻挥旗,下令停止火器射击,节省弹药。
明军车、骑、步配合前进,简直无懈可击。
一万五千骑兵,分为五队,在李如松、马林、陈琳、李如柏等人的统带下,三队在后,两队在两翼,保持半里的距离。
再后面,是三千最擅长肉搏的白杆兵,在秦良玉的率领下,跟在骑兵之后,人人散放着狂野剽悍的战意。
再后面,是中军所在的戚家军。
这是戚继光精心训练的又一只戚家军,兵源都是河北矿工。
再中间是戚继光的两千重甲家兵,其中五百重骑兵。
也是宁采薇帮着戚继光,细酒肥羊、好粮厚饷喂养出来的。
再中间,是朱寅的三百多家兵家将。
最中间才是兰察、毛文龙、丁红缨护卫的高车。
高车很宽大,是四头牛拉动。
因为牛车更安稳,逃走也慢,以示主帅不会逃走。
朱寅穿着一身量身定做的都督级华丽盔甲,坐在小马扎上,靠着车壁闭目养神。
少年人,觉多。
黑虎穿着画了虎纹的狗甲,坐在他的身边,露出眼睛。
商阳穿着绵甲,站在戚继光身边,手中折扇一指,笑道: “戚帅,遥想当年,在下随戚帅抗倭,至今三十年了。
今日又随戚帅平房,何其幸哉。
此地乃蒙恬、卫青击匈奴、收河套之故道也。”
戚继光一身华丽的明光甲,胸前挂着其他明将没有的望远镜,冷峻如石雕的苍然面庞下,是随风飘舞的花白胡须。
犹如山岳挺立。
他手中不同颜色的令旗每一挥动,就代表着不同的命令。
数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组成一个严密之极的攻防大阵,犹如一个巨大的碾盘,逼着蒙古骑兵不断后退。
朱寅打了个盹,忽然被胡笳声惊醒。
他站起来扶着车轼,但见黄河滚滚东流,乌海波光万顷,大军气势磅礴,揉揉眼睛道:“爹,蒙古人退了多少里?”
车上没有外人,叫爹当然没问题。
戚继光头也不回的说道:“最少退了七八里了。
他们要是不战,就一直逼到他们的金帐和铁木真的灵堂。”
“雅虎啊,可真有你的。
这个当口,你居然睡得着。”
朱寅笑道:“该做的孩儿都做了,战场上就是爹指挥若定,我管那么多作甚?
还不如睡会儿。”
戚继光无须笑道:“哪有你这么当监军的?
朝廷要是知道你这么监军,就会定你玩忽职守之罪。”
朱寅忽然诗意上涌,片刻间就有了新诗一首,忍不住吟道: “日月有光狼星黯,白发老将战阴山。
黄河水流胡笳远,乌海波冷烽烟寒。
飞城滚滚压万骑,战车辚辚锁九原。
若问戚公何如似,汉朝卫青秦蒙恬。”
戚继光朗然大笑道:“卫青蒙恬千古名将,老夫不敢相比,只能破敌于此,不教愧对先贤可也!”
说完手中杏黄色的令旗陡然一挥,旁边鼓车之上,鼓声骤然急促起来。
“咚咚咚咚??
"
随着战鼓声加急,前面的战车顿时加快,两翼的骑兵也开始提速。
蒙古骑兵战车的加速进逼下,只能加速后退。
博硕克图等人都忍不住怒骂起来。
这种地形下,明军的战车实在厉害!
蒙古勇士们居然被逼的一退再退。
再退下去,明军就会通过乌梁素海了。
明军士卒眼见之前嚣张的蒙古骑兵被战车逼的连连后退,都是军心大振,士气更加高昂。
戚继光选择这个时机如此布阵,也正是为了提振士气,让明军士卒克服对蒙古铁骑的畏惧之心。
名将的工夫,绝不仅仅体现在战场厮杀。
朱寅看到城墙一般往前推动的战车,忽然想起了坦克冲锋战术。
真的很相似了。
明军很早就使用战车,从明初的武钢车、明中期的喷车,到晚明的火器战车,战车一直在用。
战车其实是明军的常设兵器。
同样,后金军也经常使用战车,当然也是和明军学的。
但是眼前这种战车,却是戚继光改良的。
他就是车战的战术大师。
这种坦克战术般的战法,也是戚继光发明的。
每辆战车两匹挽马拉动,后面还可以推动,前面,两侧都是挡板,配备一门虎蹲炮或者一门小型佛郎机炮或者火箭,再配备两只鸟铳。
这种轻型火炮虽然攻城不行,杀伤力不大,可是因为重量轻,可以装载在战车上,对骑兵和步兵很有威胁。
每辆战车配置十人,火器兵五人,弓箭手两人,长枪兵四人。
何良臣说的好:“欲挡戎马之冲,非车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