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夏神纪》(1/4)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明成祖。

徐渭想到了胡宗宪,想到了戚继光,俞大猷。

这三人都是人杰,可惜又都是朝廷的死忠。

这三人没有一人能够,也没有一人愿意,做出超越张居正的事业,开启真正的大同盛世。

这些年,他观察过很多人。

要么蝇营狗苟,要么一心为官,要么平庸无能,要么循规蹈矩,要么私心自用。

李成梁、杨应龙他都试探过,虽然有实力有野心,却绝非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可是今日,这个刚刚认识的稚子,居然让他有种“奇货可居”

之感。

他有种直觉,朱寅很可能,就是他想找的那种人!

朱寅不仅天资卓绝,宅心仁厚。

更重要的是与众不同,心中没有对朝廷的敬畏,却有凌云壮志,天下苍生。

而且小小年纪就韬略不凡。

善于笼络人心,运筹谋划,借势借力。

该出手时,又对敌人毫不留情,绝无妇人之仁。

从南洋回江宁不过数月,就白手起家般打下一份家业,取代王氏成为本乡豪门。

破获耶稣会的阴谋,结交海瑞和田义,入学国子监,扳倒王家兄弟...

如此年幼就有这种心智手段,可谓天纵奇才了。

他相信朱寅没有撒谎,这些事都是真的。

他还发现,朱寅的拇指有老茧,肯定经常练习弓箭,说明其人尚武,不偏废武道,将来绝非文弱书生。

这就是千古大英雄之姿!

若是再点燃这孩子的野心,他将来很有可能超越张居正啊。

徐渭越想越是期待,早已经冷却的热血,此刻似乎再次被唤醒了。

他很想知道,朱寅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0*30*300*** 这场秋雨一下,便是没完没了。

朱寅体恤工匠,干脆给他们放假,工地上暂时停工。

可是朱寅自己就悲催了,他是学生啊。

小啊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风雨狂。

江南的凄风苦雨之中,朱寅每天早上卯时四刻,带着护卫兰察和书童康熙,进城上课。

然后下午申时一刻就散学回家。

回家之后,又要培训学员,给他们上课一个时辰。

先是听别人上课。

回来再给别人上课。

功课、培训,按部就班,风雨无阻。

空余的时间,就是练习戚氏武技,管理情报网,练习田义给的琴谱,再和徐渭谈天说地。

日子过的既紧张又悠闲。

徐渭被安排在一栋独立的小院子,开始商阳来陪他住了几日,商阳走后,他就在院中读书写字,作画撰文。

生活上优裕起来,徐渭不再为衣食操心,顿时又变得从容闲适。

他暂时找到了新的乐趣:写作长篇神话小说《夏神纪》。

这当然是穿越者朱寅策划的“阴谋”

了。

此时,许仲琳《封神演义》已面世十几年。

吴元泰的《东游记》问世几十年,已经很流传了。

余象斗的《北游记》、 《南游记》已问世二十余年。

吴承恩的《西游记》写了大半,还没有付梓,但也开始流传。

朱寅认为,虽然《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小说对华夏神话很有贡献,但也有许多遗憾。

主要是两书的神话体系,很多地方矛盾,互不相融,不利于华夏神话体系的逻辑闭环。

民族神话体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子。

汉人后世凝聚力不强,有一盘散沙之讽,原因当然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神话叙事。

汉族神话源头凌乱多元,相对独立,无法形成统一认知。

就是三皇五帝的说法,也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就导致,在应该统一的先天意识形态上没有统一。

而在不应该统一的后天意识形态上,反而统一了。

于是,朱寅没事就对徐渭“循循善诱”

,强调华夏神话对汉家的重要,兜售各种神话故事,启发徐渭。

激发徐渭写一部《夏神纪》,整理完善出一个宏大严密的华夏神话体系,作为华夏神话的圭臬。

比如,神话中首先要统一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

将三皇五帝和道教神话、盘古创世、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有机融合为一体,逻辑打通,相互解释。

同时,要兼容《封神》、《西游》、《山海经》、《东游》、《南游》、《北游》。

还要解释泰山府君和阎罗王不兼容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

而且,为了趣味性,当然是写成小说。

这个一个很大的野心。

朱寅成功的激发徐渭的写作欲望之后,就建议徐渭,最好在书中,创造出神位等级和修炼体系。

还建议什么黄金三章,什么升级打怪...

简直是在传授后世的仙侠玄幻网文教程。

徐渭听到朱寅的各种“建议”

,居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甚至破天荒的佩服起一个孩子来。

不仅仅是佩服朱寅的构想,更佩服朱寅的教化之心。

朱寅也怕徐渭累着,希望慢慢写,写着玩儿,不要急,当成乐子就成。

徐渭表示,他已经急不可待,要动笔写《夏神纪》了。

******************** 连绵秋雨之后,便到了立冬。

距离宁采薇离开,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立冬这天,国子监放假。

朱寅便带着礼物,去宁波会馆拜见沈一贯。

这是他第二次来见沈一贯。

上一次来时,沈一贯正在会客,没有多聊。

这一次,沈一贯没有再会客,却是专门等着朱寅上门。

“弟子拜见恩师。”

朱寅进入沈一贯的书房,就毫不介意的跪下磕头。

“起来吧。”

沈一贯神清气朗,看着朱寅很是高兴。

他戴着绒布缝制的四方平定巾,身穿蓝色厚棉布长褙子,看上去像个学究。

“先生,今天是立冬,天气凉了。”

朱寅很懂事的取出礼物,“这是弟子亲自选购的一件貂裘衣,硝制的手艺很是不错,一点气味也没有。”

沈一贯看了一眼崭新的貂鼠裘衣,也不推辞,点头笑道:“雅虎有心了,坐下说话吧。”

这件貂鼠大衣,最少要值上百两纹银。

可见这个徒儿是有心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