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03章 烫手山芋(1/2)

铁喜冷笑一声,直接将尉迟江晚的奏章随手甩到了书案上。

「陛下,尉迟大人应该不是有意隐瞒陛下,等到他差事办完,回到东京之后,陛下再询问不迟。

」张爱赶忙说道。

铁喜听完张爱的话后叹了口气:「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你告诉孙家碗,做事再快一点,朕很信任他。

」 铁喜经历了多次思考后,最后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他不想变成瞎子的话,就必须重用太监。

大宋太庞大了,密探在这么多次事件中的表现,让他十分失望。

他需要一对新的眼睛,一对事无巨细,都不会隐瞒他的眼睛。

「是,陛下,奴婢下去之后,定是会多多催促孙家碗。

」 铁喜听完张爱的话后,点点头,突然想起了卢俊,开口说道:「这两日朕也没有见过大皇子,他现在还在念叨卢俊吗?

」 张爱赶忙回应道:「陛下,大皇子,这段时间并未念叨过卢俊…」 「那卢俊现在如何?

」 「和以前一样…」 「等到孔德邈的风波过去之后,朕要见卢俊。

」 张爱听完之后,赶忙应是。

「张爱,你觉得卢俊是在宫里面合适,还是去外面合适。

「铁喜看着张爱开口询问道。

「陛下,奴婢觉得,太监再宫里,除了算计人外,应该学不到别的东西。

」 铁喜听完张爱的话后,轻声笑了笑:「张爱,你这是再点朕吧。

」 「朕也想出去走走,可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而且朕若出行,必定劳民伤财,朕既不忍,也觉得没必要,等着吧,朕会带你出去看看的,不会让你一辈子都和朕一起,锁在这皇宫之中…」 「陛下,奴婢不是这个意思,陛下不要多想…」 铁喜笑了笑,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

「你将案词还有尉迟江晚等人的奏章,亲自送到王志忠的手中,让他拿出个章程出来,这个孔盛瀚该怎么处理也一并交给他做,再怎么说,孔德邈是他的女婿…」 「是,陛下…」 「陛下,卢俊是不是要先安排一下?

」 「你安排就好。

」 「奴婢知道了,那奴婢先去给王大人送东西,后在去找卢俊…」 铁喜点了点头。

卢俊已经快半年没走出过这个小小的院子了。

他把自己当成一个聋子,当成一个瞎子,每日睁开眼便去干活,吃饭的时候也一声不吭,该睡觉的时候,闭上眼睛就会睡着。

不和任何人接触,不和任何人谈话,像一具行尸走肉。

那些一直欺负他的太监,时间久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兴趣了,都当他是个傻子。

只有张爱派的人,一直在悄悄观察他… 起初张爱是觉得卢俊应该是认命了,可当自己对皇帝说卢俊现在的状态的时候。

铁喜却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心机深沉。

这句话点醒了张爱。

他亲自前往,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的卢俊,也察觉出了不对。

他的眼神里始终有光。

一个认命的人,眼里是不可能有光的。

他果然和铁喜说的一样,是装的,他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张爱察觉到这点后,对卢俊便越发的感兴趣了,当然,也愈发感觉到了这个小太监的可怕之处。

小小年纪,便能做到这种隐忍,还他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定然做不到,若是有朝一日蛤蟆翻身,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他无法想象。

孔府的事情后, 铁喜觉得快到启用卢俊的时候了,他打算让卢俊先去高丽,在那里,他能学到很多东西。

铁喜知道,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有些人,稍微点一下,他就知道怎么做,怎么才能做的好,有些人,你手把手教,他也什么都学不会。

卢俊已经证明了他的天分。

王志忠这几日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作为长辈,他很是心疼自己的孙女。

作为一个朝廷大臣来说,孔府出事,势必会影响到他。

他从自己的儿子,以及乔山两个人的描述中,心里也清楚了一些事情,他知道的东西,甚至比铁喜还要多。

刘志是一切的起因,也是一切的结果。

刘志自己也没想到,他的一次示威,就得罪了大宋朝两位权力最大的人。

尉迟江晚,王志忠,都觉得他应该死。

尉迟江晚因为拿不准这里面有没有铁喜的意思,也害怕自己的推测失误,所以不敢对刘志有任何的弹劾。

王志忠则是因为和孔府有联姻关系,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他也只能短暂的隐忍。

王志忠更多的还是担忧。

付子婴远离朝堂之后的这段时间内。

朝堂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件都是天大的事,首先是罗守珍险些叛变之事,其次就是曲阜的孔府之事。

王志忠想的不错,皇帝陛下没了付子婴的掣肘之后,步伐越来越快了。

走的快,是好事,但伴随的风险就是,像刘志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孔府的事情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官员的地位下降,受重用的太监会越来越多。

王志忠看的很清楚,却又没有能力去阻止。

枢密院值班房中。

王志忠正在跟周启山谈论事情。

张爱拿着几封奏章,走了进来。

张爱突然进来,王志忠,周启山两个人赶忙起身迎接。

周启山赋闲数年,重新得到启用入仕,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不过,不知道铁喜是有意还是无意,当初周启山是因为反对新税制遭到罢黜,现在重新回来,接手的事情又都是和新税制有关的事情。

所有人看来,这是一个警告,也是告诉周启山,皇权的威严。

而周启山在重新入仕之后,也是认命了,对新税制也没有之前那么抗拒,当然最重要的原因,他也看到了大宋朝这些年的变化。

「王大人,周大人,没有打扰二位吧。

」张爱笑着说道。

「怎么会,张公公,是不是陛下要召见我等?

」 「不,是陛下让我把曲阜城的奏章给王大人送来,并且特意交代,如何处置,就由王大人自断,不必禀告。

」张爱说着,转过身来,从身后小太监的手中接过了案词以及奏章。

王志忠也赶忙上前两步,从张爱的手中接过奏章:「张公公,待到本官处理完后,您还是要过目,禀报陛下,这是规矩。

」 张爱笑了笑:「陛下说了,对您放心,就交给您办了,我还有些其他事情,便不打扰两位了,两位自便。

」 「张公公慢走。

」 「慢走。

」 「二位留步。

」 说话间,张爱便转身走出了枢密院值班房。

王志忠看着手中的奏章以及案词,叹了口气,这里面的内容,他早就知道了。

皇帝安排他做这件事情,也是在告诉他,你插手了曲阜的事情,你就要做到底,好好的收尾,别再惹是生非。

周启山看着兴 致不高的王志忠,开口说道:「王大人,节哀。

」 王志忠苦笑一声,而后转身将奏章放到了自己的桌子上。

「该怎么做,我心里明白。

」 「那下官也不打扰您了。

」 「周大人慢走。

」 周启山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去。

王志忠在俩送走周启山后,便转身到自己的桌前坐下,看了看尉迟江晚等人的奏章,以及郑智搞出来的案词。

看完之后,王志忠闭上了眼睛,心里思考应该如何处理。

孔德邈的事情早就在东京官员之中传开了,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读书人都不傻,老子寒窗苦读十余年,终于当官了,每个月的俸禄也就那么点,你孔府却家财万贯,凭什么?

圣人的钱也不是天上掉的吧?

哪来的?

消息传的越来越快,影响也越来越大。

朝堂之上的官员此时都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孔府,富可敌国。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