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您俩看起来哪里像是公主和家令的关系?(1/5)

三日后。

薛仁贵有些懵懵懂懂的被宫女传唤到皇宫。

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皇宫里的宫女莫名其妙的跑到了他家中将他请到宫里来,说是天后娘娘要召见他。

他已经多年没有来过皇宫,放眼望去,雕栏画栋,红砖绿瓦,莹莹的阳光洒落,将整个皇宫照耀的金碧辉煌。

片刻后。

含元殿内。

“娘娘此言当真?”

薛仁贵有些激动道,他脸上的皱纹都有些颤动。

武皇后一袭深青色凤袍,冷艳而又威严。

她微笑道。

“自然当真,岂能有假?”

“此次出征东突厥便是让你戴罪立功。

薛仁贵深深的吸了口气,坚定道。

“微臣必不负天后娘娘厚望。”

武皇后淡淡一笑,似是想到什么一般。

“杨家令为军中改良了?

车,本宫已经下旨,让军器监连夜赶制,此次你增援东突厥,务必将这些?

车带着......”

薛仁贵一愣,老迈的眸中有些愕然。

他万万没想到能够在这时候从天后娘娘的嘴巴里面听到“杨家令”

的名字。

“哦,对了,推荐你出征之人,也是公主府家令杨易。”

武皇后忽然笑眯眯道。

“这位杨家令力荐薛卿,说是有薛卿领兵,收复东突厥不过是手到擒来。”

薛仁贵心里一震。

居然是那位杨老弟推荐的他。

他心里旋即涌起一抹复杂,让他五味杂陈。

他当初隐瞒身份见了杨易,但是杨易虽然从前未见过他,似乎对他颇为推崇。

甚至谈起大非川之战,还曾言战败非薛仁贵罪也。

让他颇有相见恨晚,引为知己之感。

本以为当日一别,便再无相见之时了,没想到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

让他从庶民起复为大将军的,依然是这位小老弟。

他心里隐隐流过一阵暖流,对那位杨易颇为感激,甚至颇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又过了旬日。

经由军器监日夜不停造的?

车,已经装备好。

薛仁贵便带着十万精兵再度征伐东突厥。

半个月后。

河套。

狼山。

“大将军,天后那边可有旨意......”

“什么时候让我们撤退?”

李文总抹了一把脸色的灰,眸子犀利的看着远处不断进犯的东突厥和吐蕃联军,有些担忧的看向旁边的程务挺。

程务挺面色冷肃,摸着手里的兵器,感受着武器传来的冰冷和粗糙,他淡淡道。

“朝廷的密折昨晚已经到了。”

王孝杰、李文总面色一喜。

李文总连忙道。

“大将军,朝廷那边怎么说?”

“我们撤退的提议,朝廷可有采纳?”

程务挺摇了摇头。

“没有。”

“朝廷让我们等待增援。”

“等待增援?”

王孝杰、李文总一愣,有些愕然的看着程务挺。

李文总皱眉道:“大将军,我等的建议明明写在了密折之中,朝廷不可能看不到,怎么还要我们等待增援?”

“敌人增援至此,分明是吃定了我们长途作战,无以为继,以两国之兵合围我大唐军队.......”

“即便是我们退守狼山,也不能长久的撑下去。”

“就算是有增援至此,难道我们就能胜的了论钦?

"

“一旦不能以雷霆之势解决吐蕃的军队,那我们这么多将士围困在这里,岂不是要复制当年大非川之战的惨败?”

东突厥的军队他们是不放在眼里的,但是论钦陵的军队,就由不得他们不重视了。

要不是程务挺带着他们且战且退,甚至找到了狼山作为防守,只怕他们根本很难在平原上抵挡吐蕃和东突厥的骑兵。

旁边的王孝杰也是面色凝重。

他被吐蕃俘虏过,当然明白吐蕃军队的可怕。

程务挺神色平静,仿佛是没有听到李文总的抱怨,只是淡淡道。

“朝廷本是反对增援,支持退兵。”

“只是天后最终采纳了那位杨家令的建议………………”

“据说那位杨家令献上了一些武器,说是有助于扭转战局。”

“天后便同意了增援。”

“杨家令?”

李文总闻言,先是一怔,旋即反应过来这位杨家令是谁。

他面色颇有些愤然。

“那位杨家令对于军事并未有所涉猎,天后竟然也采纳他的建议么?”

“于此之时,撤退才是最好的战术!”

“天后不相信我们,却选择相信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公主家令,未免也太草率了。”

“天后这是将我等大唐将士的性命置之不顾!”

杨家令的名声自从智退吐蕃使者,向吐蕃使者手中要人,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

尤其是在军中,声名斐然,很受军中将士的好感。

1B......

是好人是一回事,打仗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李文总看来,这位杨家令虽然有些本事,但是那是外交上的智慧。

关乎打仗,那位杨家令只是个白丁,哪里能够指挥他们?

在外奔战的将领最怕的便是朝中有不懂军略的人乱指挥。

最要命的是这位天后居然还真的听了。

王孝杰脸色复杂。

一方面他也赞同李文总的说法,另一方面,他当初被吐蕃人送回来,但是手下和同僚都被俘虏,让他无颜面对朝廷。

不过杨易却又帮他弥补了这个遗憾,让他心里颇为感激。

所以现在倒是也不好意思如李文总般怒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