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太平:本宫怀孕了,是那登徒子的!(1/4)

殿内陷入尴尬的沉默。

不少人心里苦笑。

那杨易本身官职的确是不值一提,但是太子这口气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这可是近千年以来,都没有人能够达到的成绩。

亩产一千二百斤啊!

李贤见到众人沉默,内心怒火更盛。

他明白自己不该生气。

这亩产千斤可是连太宗皇帝都没有达到的丰功伟绩。

但是,那是之前!

现在既然有人能够做到,就足以证明事可为!

为什么一个小小家令能做到,他们偌大的东宫汇聚了天下精英,却是做不到?

半个时辰后。

长安城内。

安仁坊。

一辆马车从皇城东宫中出来,路过这里,帘子拉起,露出一张中年男子的脸庞。

此人看了一眼安仁坊金碧辉煌的宅子,叹了口气,有些羡慕。

什么时候,他也能在安仁坊弄一栋宅子住住?

这里住着的可都是大官!

半个时辰后。

归义坊 李府。

中年男子从马车上下来,走了进去。

丫鬟,仆从纷纷行礼。

中年男子回到书房里,看了一眼书房挂着的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年男子有些不甘。

他名李思诲,乃是大唐宗室出身,爷爷长平王李叔良为唐高祖的叔伯兄弟。

虽然姓李,但是跟皇室的关系太远。

以至于,人到中年,最高也就混个扬州府参军,为从七品左右的官职。

现在在东宫任职。

当然,要不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也不可能入得了东宫。

东宫那位太子,为了彰显自己礼贤下士的风度,连他这个宗室的中年庸才,也是收入囊中,好吃好喝供着。

他现在在太子东宫当个少事的小官。

当然,虽然官职不高。

但是不代表李思诲没有野心。

他很想进步。

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如今,太子在跟武皇后的争斗之中,落入了下风,需要有贤能的人才解决困境。

李思诲当然不想要放弃这个机会。

只是他的脑袋空空如也,让他去作些文章,写些稿件,他绰绰有余。

但是这种涉及到国家民生的事情,他就不擅长了。

不过,他又不想放弃这种机会。

他也是李氏先祖留下的血脉,怎么能甘心于当一个中下品秩的官员?

跟着太子,若是能够让太子赏识,日后便是入三省为相,也不是不可能。

正当他冥思苦想之间.......

一个小娃娃推门走了进来。

"

X*......

"

李思诲一愣,笑呵呵道。

“哥奴,怎么了?”

这是他的大儿子李林甫,才三四岁,就已经颇为乖巧,能读书认字了,十分聪慧。

李林甫大声道。

“刘叔来拜访了。”

李思诲一愣,旋即想起来儿子口中的刘叔是谁。

那人是他在扬州当参军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商人。

扬州繁华,往来多各地商人。

甚至还有许多海外商人。

此人便是其中之一。

此人常年游历海外,母亲似乎是海外夷人,所以相貌与唐人略显不同。

不过大唐向来兼容并蓄,对外来的夷人并不禁止,所以此人凭借自己混血的身份,倒生意,倒也颇为滋润。

此人向来是个有机智的,与他相交莫逆。

李思诲眼睛一亮。

或许能跟此人商议一番。

当然,不能以太子的名义。

那是东宫的机密。

他略一思忖,便有了主意。

大朝会散去之后。

亩产千斤的红薯瞬间引起朝野震动。

不少人跑到太平公主所属的农庄里去看看,号称亩产一千二百斤的红薯到底是什么模样?

以至于那些佃户们一个个都拿起农具,差点以为进贼了。

好在最后杨易出面,解释清楚之后,才任由这些朝廷大员参观。

那些佃户们见到这些跺跺脚都能让长安颜三颤的官场巨擘看着红薯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的模样,一个个心满意足。

翌日。

公主府。

“殿下,你这几日的菜谱似乎颇为单一......

要不要改善一下伙食?”

杨易挑了挑眉,看着手中膳房厨师送来的条子,有些无奈。

“单一吗?”

太平凤眸瞪大,一脸愕然。

“不单一吗?”

杨易皱眉。

“足足十几道菜,怎么能算单一?”

太平凤眸抬起,理直气壮。

杨易陷入沉思。

“蒸红薯、烤红薯、油炸红薯、红薯粥、红薯干、红薯饼、红薯糕、红薯丸子诸如此类,还有若干。”

“公主殿下管这玩意叫不单一?”

这是来吃饭的,还是来考验膳房的厨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