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替好姐妹监督!杨家令的风流债?(1/3)

另外,杨易心里还浮现一种古怪之感。

天后娘娘这关心的是不是太直白了?

虽然说天后对他也无须客套,但这也太不客套了。

搞女人这种事情,能在天后面前谈吗?

武皇后见到杨易一脸讪讪的模样,红润的唇角勾起,凤眸似笑非笑。

不知从何开始,她忽然有种喜欢逗弄这小子的爱好。

大概是见到杨易在她面前算无遗策、镇定自若的模样见多了,偶尔见到杨易不知所措的模样,让她心里就会有种乐趣。

武皇后又忽然抽出桌上的一份奏章,递给杨易。

“新罗国金仁泰送来的文书......”

“你的那些要求他们已经全部答应,金仁泰唯一的诉求便是我大唐全力支持他成为新一任的新罗王。

并且请我大唐派遣使者到新罗首都金城,宣读我大唐皇帝钦点他为新罗王的圣旨,为他证名………………”

“另外,金仁泰也已经答应本宫,一旦大唐宝钞发行,新罗必然会成为东方大地上第一个可以流通大唐宝钞的国家,此后新罗唯我大唐马首是瞻。”

杨易若有所思。

“这位新罗王弟倒是做足了姿态。”

武皇后点点头,语气颇有些戏谑。

“他为了那个王位,出卖一些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毫无愧疚之心,换来自己能够成为新罗至高无上的王。

总的来说,这笔生意对他而言还算划算......”

说到这儿,武皇后却是戛然而止,似笑非笑的看向杨易。

杨易眉毛挑起,看向武皇后,沉吟道。

“若是仅有这些,恐怕天后娘娘不会将这些事当聊天一样慢慢说出来,莫非另有变故?”

武皇后笑眯眯道。

“杨卿果然机敏......”

“不错,确有另外的变故。”

“金政明死后,金仁泰迅速接管京城,以王弟的身份暂管新罗。”

“如今新罗朝堂乱成一团。”

“本来倒是有不少人支持他的,但是那位金政明的王妃金氏,又站了出来,凭她不足三岁的儿子的继承人身份,与金仁泰在新罗朝堂上斗个不停。”

“金氏乃是新罗武烈王的外孙女,身具新罗王室血脉,背后又有家族支撑,在朝堂之上的支持未必逊色于金仁泰。”

“而她也派人前来,向本宫寻求支持,并且声称金仁泰答应的条件她一概答应。”

武皇后似笑非笑。

多。”

“无论是支持金仁泰还是支持这位王妃金氏,对本宫而言都没有太大区别。”

“两边的使者,这些日子都在明里暗里地请求再见本宫,实际上无非就是催促本宫做决定罢了,本宫没有理会他们,只是晾着他们。”

“朝中官员对此事也各有不同的看法,不过大部分人更愿意支持金仁泰,理由是金仁泰是上任新罗王的弟弟,并且手中权势不小,支持金仁泰成为新罗王的概率要比支持那位王妃和她那个还是无知孩童的王子概率要大得 “本宫是想问问你,你觉得支持哪一个更好一些?”

杨易陷入沉思,从他的视角来看,武皇后说的也没有错。

无论是支持哪一个,对大唐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反正无论是哪个政权都是大唐的傀儡罢了。

不过傀儡又有不同......

杨易沉吟片刻,缓缓道。

“从天后娘娘的描述来看,这位王妃似乎身处劣势。”

武皇后微微颔首:“不错,她虽然是武烈王的外甥女,又有和金政明的孩子作为继承人,但是新罗现在时局变化,一个成年且有威望的新罗王显然更适合。”

杨易唇角一勾。

“这么说来,如果向两人提要求的话,这位王妃能够给出的承诺会更多一些?”

武皇后听出了他的话外音,沉吟片刻,黑白分明的凤眸盯着杨易。

“你想要支持这位王妃?”

杨易淡淡一笑:“天后娘娘应知吕不韦奇货可居,如今这位王妃手里的三岁孩子,就是奇货。

我们支持王妃金氏当选,她一个女人只能够背靠家族势力和我大唐支持才能垂帘听政,以此抓住新罗的政权。”

“而那位金仁泰则是不一样了,这位王弟一旦成为新国王,安定了新罗乱糟糟的局势之后,恐怕不一定再会像现在这般听从我大唐的指挥。”

看着武皇后面露若有所思,杨易一字一顿道。

“何况......

如果要让新罗割让土地给我们的话,金仁泰未必会愿意,但是这位王妃却是有可能谈谈。”

武皇后闻言浑身一震,头皮发麻。

她凤眸抬起,直勾勾地盯着杨易,目光炙热的好似许久未吃肉的母虎。

“割让土地?”

杨易丝毫不畏惧的抬头,迎着天后娘娘期待的目光,他沉声道。

“想要让我大唐支持新罗,就要拿出真正的诚意。”

“两方都能答应下来的条件,那就说明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

“我大唐当年帮新罗灭高句丽、百济......”

“高宗皇帝陛下试图在百济故地设立熊津都督府,新罗人却是不满于与大唐共治百济故地.....”

“因而暗使手段支持高句丽遗民叛乱,让我大唐在高句丽设置的安东都护府所辖下的土地发生动乱,不得安宁。”

“当时,我大唐虽然在七重城大破新罗军,但是奈何吐蕃攻陷安西四镇,我大唐唐军主力被迫西调,薛仁贵大非川战败。”

“先帝不得已,将辽东半岛的兵力调回收缩防线,应对西北的吐蕃。”

“而新罗趁机趁我大唐无力顾及辽东之际,软硬兼施,统一了半岛,将势力扩充到大同江以南,形成一个偏离于我大唐之外的独立政权。”

“然而他们却忘了,没有我大唐援助,他们根本灭不了百济和高句丽。”

“到如今新罗局势大乱,各方夺权,正是我大唐向新罗索要当年本该属于我大唐土地的好时机。”

“微臣恳请天后娘娘向双方使者各下一道文书,让新罗割让百济故地及高句丽南部土地,交于我大唐,由安东都护府管辖。

若能同意此条件,我大唐便支持谁当新罗王。”

“微臣以为这等割让国土的条件,金仁泰十有八九是不会同意。”

“而王妃金氏为了自己的儿子以后能当新罗王以及自己的生存,必然会不顾一切。

“这便是微臣对新罗的奇货可居。”

殿内安静下来,唯有天后娘娘的呼吸有些粗重。

杨易的话算是打中了她的七寸。

李治当年不惜派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率军南伐新罗,也干过扶持新罗王弟为傀儡,企图分裂新罗的事情。

奈何当时迫于吐蕃的军事压力,以及当时的宰相张文?

以“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

的理由,主张对新罗妥协的错误政策,导致了李治放弃对百济故地的控制,这才有了新罗一统三国旧地,形成统一半岛的新政权。

而如今若是她这个天后能够通过政治博弈,将百济故地、高句丽南部的土地要回来,归为大唐,由安东都护府名义下管辖,那么她的威望将会超过李治,这可是真正的开疆扩土之功。

无论那些李唐旧臣承不承认,只要她能做到这一点,她就比李治更强。

到那时,她武氏将会在朝堂之上的威望达到巅峰,皇帝就真的成了朝堂上的傀儡。

武皇后目光欣赏地看着杨易,这位杨卿总是能够给她喜出望外的回答。

在大部分人都更愿意支持金仁泰的时候,他却反而将目光看到了更弱的新罗王妃金氏及其子身上。

朝堂上那些大臣忘了,越是落入下风的人此时越是愿意抛出一切来换取自己胜利。

金仁泰只要登基为王,王妃金氏和其子必然是死无全尸的下场,相信那位王妃必然也能够看到这一点,跟自己的身家性命相比,割让国土、背上骂名倒不算什么了。

而王妃金氏一旦有他们的支持,还有武烈王留下的政治资本,未必不能够在新罗掀起一个新政权,这种念头在武皇后脑海中翻滚。

她沉吟片刻,遂即笑道:“就按你说的办。”

杨易微微一笑,又提醒了一句:“若是王妃金氏能够成功执掌政权,天后娘娘可以跟她好好讨论讨论,关于我大唐宝钞和新罗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问题。”

武皇后若有所思,渐渐反应过来杨易的用意。

旬日后。

金城。

王宫之内,颇为肃穆。

自新罗王金政明死之后,其妻子神穆王妃金氏则是迅速控制整个宫廷。

新罗王宫之中都是金氏的人,这也是金仁泰到现在没有对这位嫂子动手的原因所在。

这位神穆王妃金氏并不是简单的人物,其出身新罗金氏王族,拥有王室血脉,身后的娘家是新罗的真骨贵族,在整个新罗军界、政界也有不少的大人物。

金仁泰想要登基为王,最大的对手就是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