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不要让本宫当了寡妇(2/2)
“而在我大唐军队的围剿之下,在没有人去投靠他的情况下,纵然他强行征募老弱病残的百姓,又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对手呢?
相较而言,只要我们稳扎稳打,此战必胜!”
李文总闻言,心里恍然大悟,顿时对这位声名赫赫的杨家令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恭敬道:“大帅高瞻远瞩,那吾等现在应该如何是好?”
杨易淡淡一笑道:“李敬业的军队分散在都梁山、淮阴一带,其分兵驻守,兵力分散。
我军完全可以逐个击破。
你传我命令,全军调转方向直奔淮阴,务必要在短时间之内将淮阴拿下。”
“李敬业等人的叛军需要一场大战的胜利来巩固军心,否则便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我们越快拿下淮阴,就能够越快地击溃他们的军心,从而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李文总闻言,立刻应声退下。
杨易淡淡一笑,这场战争不需要太多的计策谋略,只需要堂堂正正地碾压过去,就能够将这场战争打赢。
李敬业此人跟他的爷爷英国公李?
差太远了。
此人胸怀野心,但是又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不过是给自己掘了坟墓而已。
他以穿越者的眼光来看待这场叛乱,只觉得李敬业等人太过儿戏,而骆宾王等投靠的人也是跟错了人。
虽然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有决断能力的,但是奈何李敬业心怀叵测,并不如嘴上说的那般要匡扶李唐、驱除霍乱大唐的妖后,而是想要自己称霸。
大唐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位武皇后不满意的,倘若他真的能够带兵长安,入朝勤王,至少还能吸引不少有识之士的加入去对抗武皇后,朝中不满武皇后的大臣未必不会给此助力的机会。
但是此人一心想着据地称王,便注定已经是死路一条。
此人身在局中尚且不自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一眼便能够明了。
正如他刚刚所说,真正有本事的人看透了李敬业的狼子野心是不会去投奔的。
三日之后,杨易的兵马突袭淮阴。
此地作为兵仙韩信的故乡,背靠淮水,水利交通发达,乃是不可多得的富饶之地。
李敬业占据此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要依靠江南半壁江山对抗整个大唐。
淮阴城上,众多将领看着城下密密麻麻扑面而来的大唐将士,一个个脸色惊慌。
他们驻守此地的不过两三万人,而对方少说也有十万人以上。
如此庞大的军队又是王道之师,他们则是被打成叛军的标签,士气相比之下远远不如。
滚滚烟尘席卷而来,像是一张大网,仿佛要将整座城池笼罩。
杨易坐镇军中,远远地看着城池,神色平静。
他缓缓拔出手中的长剑,沉声道:“杀!”
说罢,他立刻拉动缰绳往前冲锋,身后众将士跟着他,向着面前巍峨的城池冲锋。
短短不到半日,淮阴城便已经被杨易攻下。
淮阴城失陷的消息一经传开,李敬业军中士气顿时大减。
要知道他们这手下的十万兵马大部分都是未上战场的百姓。
而杨易手中的军队可都是全副武装的朝廷精兵。
本来占据江南想要抵抗大唐的想法就已经是颇为冒险,现在首战失利更是引得军中不少人心惶惶,更有甚者直接逃离。
李敬业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立刻下令,将逃兵通通抓回来,拖到军中斩杀以儆效尤。
又过了两日。
扬州匡复府内。
这座匡复府是李敬业在扬州修建的三座王府之一,他自称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的职位。
一个下颚留有长髯的中年儒生大步走进来,面色带着焦急,他正是李敬业的军师魏思温。
李敬业刚叛乱的时候,魏思温建议他兵发长安,向天下人证明他拥立李唐皇室而反对武皇后的决心,赢得天下有识之士加入他们的军队。
但是右司马薛仲璋却是认为应当南下直取金陵。
李敬业出于私心,听取了仲障的计策。
到如今失去了民心,魏思温心里是又急又恨,但是他已经加入了李敬业,直到此刻也已经不能够后悔了,只得跟着李敬业一条路走到黑。
他朝着李敬业拱拱手,严肃道:“大将军,杨易的军队已经攻陷了都梁山和淮阴。
如今已经兵临城下,还请大将军早早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