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这就勾搭上了?公主殿下的黑脸!(1/3)

杨易和褒圣装崇基的争论从朝堂之上传播出去,引得长安城内不少人频频注目。

嗅觉敏锐的大概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大唐的未来似乎隐隐有些变化,被某位家令横冲直撞的插进来,颇有些风云变幻之感。

至少在这次朝会之前,没有人想到这位杨家令对科举的插手,却是意图掀起文脉之争。

儒学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看现在的架势,似乎一场全新的文化革新运动即将席卷大唐。

几年前薛元超、王勃等人扫除文坛颓风的变革就已经是颇为牵动人心,后面形成“积年绮碎,一朝清廓”

、“后进之士,翕然景慕”

的局面。

但是此次杨易号称圣贤无用,并天下学问为一家的张狂言论,还是引得天下人震惊。

不过这论调摆出来,但是长安的《大唐日报》则是登刊一篇有关杨家令的文章。

这文章中只提了三个问题。

“日何以东升而西落?”

“苹果缘何坠地,而非飞天乎?”

“雨霁初晴,天际现虹,其色斑斓,然此诸色何起焉?”

这三个问题引得长安城内众人纷纷讨论,不少人觉得这问题颇为无趣,太阳东升西落那不是常识吗?

何必当成一个问题来大费周章的去思考?

本是天经地义。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杨易提出的问题颇为感兴趣。

不管怎么说,算是给大唐投下了一颗石子,至于这涟漪会荡到多远,影响多少人,却又不是杨易所能控制的了。

公主府内。

“你对圣贤之道弃之如敝履,而这物理,又是什么学问?”

长孙璃月好奇的眨了眨扑闪扑闪的大眼睛,“你问的那三个问题,也是跟着物理有关?

你知不知道你这三问已经被不少好事者称之为杨氏三问。”

杨易一汗,自己现在发的这三间,日后搞不好会成为大唐物理学史上的开端,说不定还得上教科书。

那自己是不是得给自己留下一些帅气的自画像?

不然那些画师给他画丑了怎么办?

他的脑海里思维渐渐发散到离谱,不过还是摇了摇头,迎着长孙璃月的目光,微微一笑。

“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规律。”

“《庄子?

天下》中提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和道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总结、利用。”

“就比如这望远镜,便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望远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两相结合,再通过试验,就能将望远镜制作出来。”

“若是不能够发现规律,再加以总结、利用,如何能够将望远镜制作出来?”

“发掘事物本身的道理,便是物理。”

“发现事物现象、总结其规律的法子便被称之为科学。”

他的话落下,旁边的红袖、尉迟秀听得云里雾里,面面相觑。

这个对她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还不如去看两本话本来的自在一些。

红袖旋即站起来,萌哒哒道。

“杨家令,奴婢给你们倒杯茶吧,你们继续聊。

’ 旁边的尉迟秀也是站起来,连连点头。

“我也去。”

听这些听不懂的东西简直是折磨。

红袖也顾不上要替公主殿下监督长孙璃月有没有勾引杨家令了,跟尉迟秀迅速逃离。

杨易倒是没在乎两人偷溜,作为一个中学老师,红袖、尉迟秀脸上茫然无措的表情,实在是不算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

长孙璃月倒是若有所思,修长的睫毛微微颤动,让杨易颇为欣慰。

这位长孙小娘子要是能来到现代,必然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女学霸。

长孙璃月眨了眨黑白分明的眸子,笑吟吟道。

“你是想要为大唐培养一批具有和你一样才能的人才出来?”

“不过恐怕要得罪那些儒生,毕竟在他们眼里,你的那些可谓是奇技淫巧,还想要挤压他们儒学的空间,往大了说,这是文脉道统争夺,他们必然视你为仇敌。”

她在才能二字上着重了语气。

毕竟她也看的出来杨易的思维方式与当前大唐的主流完全不同。

这位被天后视之为麒麟之才的杨家令,似乎完全不在乎所谓圣贤经世之学,更多则是在乎那些大儒眼中的奇技淫巧。

杨易点了点头,掸了掸身上的灰尘。

他眉毛微微挑起,笑道。

“如果我说日后终有一日,我的这点奇技淫巧才是世界的主流,才是强国之根基。

“那些儒学典籍,只会沦为教人的学问,而非今日独尊儒术,你会信吗?”

长孙璃月一怔,深深的看着杨易。

她第一次接触杨易便觉得她跟杨易是同一种人,是那种绝不甘心于默默无闻的人。

人生短暂,势必要如流星闪耀。

不过她现在才发现,自己这位杨家令相比,无论是才能还是野心,抑或是自信还是差远了。

杨易这股自信可谓是近乎狂傲。

自汉代以来,儒学便是历代统治者都尊崇的学问,孔子被历代皇帝追封,才有了今日的神圣地位。

而在杨易口中,他的学问才会是日后的主流。

这太狂了。

诸子百家争鸣的时候,也没有哪个学派说自己一定会压倒所有,成为主流。

Fit......

她就喜欢他身上的这股狂傲。

长孙璃月唇角一勾,笑吟吟道。

“信,我当然信。”

杨易轻笑,也没有问长孙璃是为什么信。

他认真道。

“我不是说这些儒家学问不好,只是这些教人的东西最多只能教导出一个人人都是君子的国家。”

“但是如是要防范他国的入侵,光靠懂得‘仁义礼智信’还不够。”

长孙璃月若有所思,黑白分明的眸子眨呀眨。

“可是儒家也有骑射之术,先秦儒士,都是文武双全,便是我大唐也是如此。”

“数十年前,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恰逢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还劫掠了王玄策携带诸国进贡的礼物,王玄策逃离之后,到达吐蕃 后,仅自己一人,背靠大唐威势,发檄文征召临时军队,得到一千余吐蕃兵、七千泥婆罗骑兵,随后与副使蒋师仁灭天竺,所闻者,无不震骇。”

杨易微微一笑。

“璃月似乎误解了我的意思。”

“你所言不过是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极限,闻之让人向往先贤风采。”

“不过,若是有朝一日,敌国军队所装备的武器,是你十倍、百倍也斗不过呢?”

“到那时,兵仙转世,又当如何?”

“人力犹有尽时,想要胜过敌人,终究还是要相差不多的武器,当武力相较能够平等的时候,智慧才能决出胜负。

长孙璃月听得一愣,有些不可思议的瞪大眼睛。

“郎君的意思是,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可以无视人力、物力,决定战场胜负的强大武器?”

跟聪明人说话还是方便的。

杨易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

车在被我改良之前,也没有这么大的威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