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57章苏秦出手助汉室,八国联军攻赵宋(1/2)

看到刚才闹腾的这些人,一个个安静下来之后。

轩辕黄这个时候,才将目光注意到了风后手上的名单上。

他甚至已经注意到,大帐之中的其中几个人,神色已经不正常了。

虽然说,那几个人在大炎之中的地位都不怎么高,可是,这却依旧让轩辕黄在心中无比的恼火。

七十多家世家,这个数字听起来是多,但知道世家是什么德行的轩辕黄,反而没有太过的感触。

真正让他心中一痛的,反而是那所谓的二十一名军中大小将领,以及文武百官。

轩辕黄的手已经捏住了风后手上的那一张名单,大帐之中,有好几个人,其实这一刻都是心中一紧。

但是,轩辕黄并没有将其打开,反而是直接端过了一旁的火烛,将这封名单直接放到火烛之上,将其尽数都付之一炬。

跳跃的火焰猛地一舔,化为飞腾的橘红色火苗,几缕青烟袅袅升起,带着纸张和墨迹燃烧特有的焦糊味,弥漫开来。

“都看到了?”

轩辕黄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

“天师卫查到了什么,朕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他目光缓缓扫过人群,在几个刚刚明显神色有些不对的将领的身上略作停留。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心底,“朕,只问将来!”

“朕今日烧了这些,不是朕糊涂!

不是朕心软!

是朕告诉你们,也告诉那贼汉王鹏飞。”

“朕的江山,朕的臣子,就算一时走了岔路,那也是朕的家事!”

“轮不到外人来指手画脚!

更轮不到尔等离心离德,自毁长城!”

“这些灰,就是过去!

从今日起,朕要看到的,是活着的忠臣,是能替朕守住这万里河山的栋梁,是能挥师东进、踏平贼汉的虎狼之师!”

“尔等的命,尔等一家老小的荣辱,不在这些烧成灰的纸上!”

“在你们自己手里!

在你们将来为朕,为大,立下的功勋里!”

“抬起头来!

看着朕!”

轩辕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得殿宇嗡嗡作响。

“告诉朕!

你们,是选择做这灰烬里的亡魂,还是做朕手中,斩向贼汉的利剑?”

死寂!

绝对的死寂!

下一刻!

“吾皇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山崩海啸般的呼声骤然爆发,所有臣子,无论之前心中是否有鬼,此刻都发出滔天的声浪。

与此同时,原大苍之地西南方,诸王朝所在之地。

理、胤、邺、奉、昭、熙、离、阳共计八个王朝,组建了足足二十万联军,誓师出征,兵伐赵宋。

当初,王羽采用王应看之计,布局这块地方,甚至让管仲他们完善了一下这件事情。

那个时候,王羽最开始的意图,也确实是存在了有朝一日攻打大的时候,能够让大理可以拖一下赵宋的后腿。

但实际上,那个时候的王羽可没想到他们能弄出这么大的声势来。

而事实上,这般声势,其实还真的并不是谷凌和袁绍搞出来的,而是鬼谷这一代的弟子苏秦搞出来的。

鬼谷弟子,每一代正式的弟子只收两名,并且,也并不是每一代都可以配的齐的。

鬼谷这个门派,说到底规模还是小了一些,人也就那么几个。

不像儒家和法家把摊子铺的那么大,都不需要他们自己亲自出去找徒弟,徒弟就会自己上门了。

而且,各大皇朝还喜欢给诸子百家掺沙子,可这种小门派,但凡插进来一个,那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毕竟,整个门派上上下下加起来才那么几个人。

尤其是王诩那一代,纵横两位,都是其他皇朝拉进来的。

也只能说,王诩的师傅确实是慧眼识英才,这种小概率都可以中奖。

以他们收弟子的方式,收进来的刚好都是皇朝的人,这难道还不算小概率?

故而,王诩那一代,也确实是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件。

至于像盖聂,卫庄他们这些支脉,一般都是由上一代纵横之中失败的那一位收的弟子。

如果在主脉凑不齐两个人的情况之下,就会以支脉的名义退而求其次,由支脉开始纵横的传统习俗,纵横相斗。

但不管主脉还是支脉,鬼谷收弟子的习俗,要么不收,要么就是刚刚好两个,而后让他们争出一个高下来。

而继支脉的盖聂,卫庄下山之后,主脉的张仪与苏秦也先后下山。

至于苏秦,在王诩的影响之下,就准备来到大汉。

而张仪,王诩了解这位徒孙,他这个徒孙的选择只会是楚,武,魏也算是勉强,这三者其一。

他是师爷,又不是他老子,可以不留痕迹的施加一些影响,但却不可能直接指派他们去哪里。

再则,张仪、苏秦这种性格的人也是不会听从那种强硬的命令的。

太清和玉清那些徒子徒孙,都出了一大堆叛逆的不听命令的,更不要说有八百个心眼子的张仪和苏秦了。

王诩要是像元始那样直接的命令,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因此,王诩直接就挑着可能性更大的苏秦不着痕迹的提了点建议,至于张仪,他压根就没必要开口。

这两个人的择主方向,就不在一个路数上。

张仪要挑最强的几个之一,这也契合他自身的所学,故而,楚、武、魏这三个保存相对较好的皇朝级势力是他的首选。

原本,大楚会成为张仪的第一选择,可?

掉了年轻人就丢掉了将来,因此,这才成为了选择之一。

魏也可以,但这个皇朝的内部问题太重,十成的力气只能用出一半,同样只能够成为选择之一。

至于苏秦,他的所选是联弱抗强。

当然,苏秦要选择的弱,也只是相对的弱,而不可能是类似于理、中、剑、吴这种弱到底的小王朝。

他是为了验证所学,不是为了让自己去找死。

因此,他所选的仅仅不是最强的那一批,而只是次一批,甚至是次次一批,而不是真的弱到了没有底线。

次一批的霄、汉,次次一批的宇、唐、炎、明、赵、玄……………… 正是因为汉本身就在苏秦的选项之内,王这才是对他起这个心思,而不是对张仪起这个心思。

而至于汉,虽然在苏秦的选择之内,但确实不是他的首选。

霄、汉之流,其实已经很接近第一批了。

甚至,相对第一批内部有各种问题,新兴的霄与汉反而在这方面更加有优势,没有内部的那么多自我消耗。

如内部消耗最为严重的魏,纸面实力肯定是要强过新兴的霄与汉。

但是,真要是相互打起来,苏秦却反而更不看好魏。

大魏作为中原腹地,诸子百家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拥有着最多的人才,但也同样是最大的人才输出基地,原因是什么?

还不是因为他们内部朝堂混乱,消耗严重吗?

只可惜,大魏却始终出不了一个铁血君主,能够改革朝堂上的乱象。

要不然,以大魏的人才基础,绝对是大有可为。

杨坚很好,但只可惜没有给他郭龙城的身份。

至于郭龙城,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更别说是成为一代铁血君主了,人家志就不在这里。

苏秦最开始的想法,其实是想要在次次一批的宇、唐、炎、明、赵、玄......

,这些之中挑一个的。

但王诩给了建议,苏秦在考虑过之后,也觉得还算可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