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287章阳关归汉,孔明之奏(2/2)

而三个月的时间,有运兵车在的情况之下,就算是速度再慢,援军也可以拉过去了。

可如果阳关不在他们手中的话,一旦他们决定了下一步的军事目标,真正动兵的时候,光是为了防备南面的马千里,就需要浪费多少的兵马?

毕竟,如今,他们的国都已经迁到了天京,南面的防备,事关重大!

赵安陵作为文官之首,掌管国家钱粮,他的关注点更为实际:“孔明所言极是,阳关归附,于我大汉最大之利,在于极大解放了兵力与国帑!

若阳关不存,日后仅为防镇南,南线常备军费开支浩大。”

“如今南线只需维持守备之军,省下的兵员、粮饷、民夫,皆可将之用于他处。

此消彼长,国力顿增!

陛下,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赵安陵很实际,打天下,银粮永久都是最关键的东西。

阳关日积月累能够省下的钱粮,都能够支持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了。

面色阴诡,一副大光头模样的姚广孝捻须沉吟,目光深邃:“蒯彻、苏离二位大夫此行,不仅为我大汉带回了阳关,更带回了一份清晰的答卷。”

“马千里其人,重情义而轻权谋,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

他视麾下将士如手足,故不惜以雄关相换。”

“然其格局,终究止步于一镇诸侯,非争雄天下之雄主。

此点,当为我大汉日后对镇南方略之基石。

与其为敌,不若善加引导,使其成为我南方之屏障,牵制大炎或大乾之力量。

只要阳关在我手,主动权便永在我方。”

大汉下一步的目标,不管是决定是大也好,是大宋也好,但都不可能放在镇南的身上,这是几家之间最基础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的。

但是,下一步的目标虽然不在对方身上,当他们拿下河南之后,毕竟已经开始和镇南接壤,对方的态度就不得不考虑了。

而面对这种真正有情有义的领导者,对于他们大汉来说,绝对是一种幸事。

这种人,成不了大事的。

好人,不适合这个乱世。

于姚广孝而言,适合当故旧亲朋友。

但是,却不适合和他当君臣。

王羽微微颔首,深邃的目光扫过下面的几位众臣,赵安陵、管仲、姚广孝等内阁五臣,再加上新任的河南令诸葛亮,以及作为秘书从事的张良。

朝中真正的军国重事,王羽多与这几位进行商量。

最终,王羽的目光又落在身后悬挂的巨幅舆图上。

他的手指缓缓移动,掠过刚刚插上赤色汉旗的阳关,向西指向大宋占据的河西道膏腴之地,又向东指向大炎那看似富庶却暗流涌动的疆域。

“阳关已定,南境可安。”

王羽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然天下未靖,岂可安枕?

今河南已下,大汉根基已成,待得厉兵秣马之日,当一并扫之。”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舆图上,发出“咚”

的一声闷响。

阳关即然已经落袋为安,王羽接下来又安排了阳关的守将,随即,就又拿起了案牍上的一道奏折。

“孔明昨日上了一个折子,诸位看卿,可先阅之!”

说话的同时,赵高很有眼色的将已经抄录了几分的奏折递交给了下面的几位重臣。

管仲在接过之后,也只是简单的扫了一眼,昨日那个他们二人当值,这折子的内容,他们已经看过了。

一应奏折,除少部分机密之外,都是些提交给内阁,有内阁群臣给出建议之后,再由王羽批复。

因此,这个时候认真查阅的,就只有昨日没有当值的赵安陵、姚广孝等内阁四臣。

当然,秘书从事虽然表面上官职不高,可赵高还是同样递了一份过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