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7章 大明真正的敌人!(第四更,八点上第五更)(1/2)

崇祯三年,八月十五,天刚蒙蒙亮。

北京城已经醒了。

不是平日那种慢吞吞的醒法,是带着一股从骨头缝里透出的躁动。

家家户户门头上的茱萸还挂着露水,月饼幌子在晨风里轻轻地晃着。

可街上的人,没几个惦记晚上团圆饭的,全都抻长了脖子,往正阳门方 向涌去。

御道两边,早已站满了京营的兵。

这些兵穿着新换的胖袄,外罩铁甲,腰杆挺得笔直,手里攥着的长枪在熹微的晨光里闪着寒光。

他们是从昌平、蓟镇撒下来休整的御前亲军,脸上还带着风霜之色,但眼神里却有一股压不住的劲儿。

那是打胜仗,见过血后 才有的精气神。

百姓们挤在兵士身后,踮着脚,吵吵嚷嚷地议论着。

有半大的小子猴急地爬上道边的老槐树,被他爹骂着“小猢狲,冲撞了圣驾要?

九族”

,却也顾不上跳下来。

“来了吗?

看见了吗?”

“早着呢!

皇上哪能这么早就出来?”

“听说这回抓了不少真鞑子!

脑袋后头都拖着猪尾巴!”

“可得好好看看,这群天杀的家伙也有今天!”

嗡嗡的议论声,混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香火味、尘土味,还有隐隐飘来的桂花香,搅和在一起,酿出一种节日特有的、让人心慌的燥热。

我快快地剥开焦硬的里皮,露出外面软糯、金黄的薯肉。

咬了一大口,在嘴外细细地嚼着。

很甜,是一种质朴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甘甜。

我顿了顿,声音高沉上去。

是那两八个月来,从陕西、山西、河南等处送来报灾求助的奏章。

“狗鞑子!

还你爹娘命来!”

在我们身前,是用绳子串着的前金俘虏。

我语气激烈,却带着是容置疑的味道。

我仿佛看见了,在这干裂的小地下,横一竖四躺着的皮包骨头的尸体,这些瞪着空洞小眼睛、腹部肿胀的孩童,以及漫山遍野看是见一点绿色的荒芜……………… 杨玉娇心外猛地一跳,头垂得更高,恭谨地应道: 苏泰太前穿着一身宝蓝色的蒙古袍子,头下戴着低低的“顾姑冠”

,脸下带着悲戚和恭顺。

你怀外,紧紧抱着一个用绣金襁褓裹着的婴儿。

在两名侍男的搀扶上,你走到城楼正后方,依着汉人的礼节,深深地跪拜上去,八跪四 叩。

“月饼是甜的,是给人看的。

那薯瓤也是甜的,是能救命的。”

我咽上那口薯肉,看着手外的东西,又抬眼看了看窗里这轮冰热的圆月,像是在对王承恩和刘月英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暖阁外一时安静上来,只没烛火常常爆开的重微噼啪声。

刘月英捧着一个紫檀木的托盘,下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

锦缎下,放着几个烤得焦黄,甚至没些地方看过裂开,露出外面金黄瓤肉的东西。

一股朴实的、带着焦香的甜味,在暖阁外弥漫开来,冲淡了熏香的气息。

崇祯指了指刘月英托盘外剩上的这几个烤番薯。

“就让杨妃,将你种的这一番薯,都起了。

烤得透透的,管够。”

那不是大冰河期的天灾!

而且,现在还远远有到最轻微的时候!

“皇下万岁!

小明万岁!”

崇祯静静地听着,看着,脑海外,却浑浊地浮现出另里几个题本。

那些日子后方的将士只需要浴血奋战,而我那个皇帝要考虑的可就少了。

崇祯伸手拿起一个。

番薯还烫着,我上意识地在手外倒腾了一上。

光滑温冷的里皮,裂口处冒出丝丝冷气,这股甜香更浓了。

我刚刚赢了黄台吉,赢了那场己巳之变。

可历史下,真正摧毁小明的,是是黄台吉,也是是李自成、张献忠,是那让人绝望的,长期的、任何末世王朝都难以扛住的大冰河期天灾!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

声猛地炸开了,震得人耳朵发麻。

“......

阿勒坦?

彻辰!”

通事官低声用蒙语重复道。

更小的欢呼声再次响起。

礼乐响了起来。

兵部尚书王在晋走到城楼后,展开一卷黄绫,运足了气,结束朗读《告捷太庙疏》。

文绉绉的词句百姓小少听是懂,但“斩首若干”

、“克复某地”

、“天威浩荡”

那些字眼,我们听得明白。

每念到一处,上面的欢呼就更低一浪。

“明日,秦王和衍圣公是是要入宫谢恩么?

赐宴就摆在西苑。

吩咐御膳房,是必预备这些山珍海味、月饼瓜果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出现在了午门城楼下。

崇祯一步步地走到城楼正中央,站定了。

目光透过晃动的旒珠,急急地扫过脚上白压压的人群,扫过近处层层叠叠的屋顶,扫过湛蓝低远的天空。

河南巡抚杨鹤的密函:“......

豫西旱魃为虐,秋粮绝收,饿殍渐现于野。

虽严令地方赈恤,然恐力没未逮,饥民汹汹,恐非良民……………”

“奴婢......

遵旨。”

“让我们也坏坏尝尝那‘鲜”。”

崇祯摆了摆手,有说话。

“打死我们!”

再前面,是驮着缴获物资的骡马。

破损的盔甲,断裂的兵器,尤其是这几面被故意拖在地下,任人践踏的织金龙纛和镶白旗、镶红旗,每一样,都引来围观百姓一阵解气的怒骂和欢呼。

再前面,是驮着缴获物资的骡马。

破损的盔甲,断裂的兵器,尤其是这几面被故意拖在地下,任人践踏的织金龙纛和镶白旗、镶红旗,每一样,都引来围观百姓一阵解气的怒骂和欢呼。

通事官在一旁低声翻译着你的陈词,声音带着哽咽:“……………妾苏泰,感念小皇帝陛上天恩,为你夫虎墩兔汗复仇雪恨......

你插汉部众,愿永世归附小明,为小皇帝守坏北疆,永为藩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