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7、童养媳妹妹 三十四(2/3)
又过了两天,她甚至勉强能站起身。
第一回站立起来时,楚云梨痛得浑身冷汗,说真的,经历了那么多,被人生剖肚子还是头一回。
日子一天天过去,楚云梨从一开始的勉强站立,到后来能挪动几步。
那位?
她治病的大夫不需要?
,三天两头的往这?
跑。
看那架势,若不是罗府还算富裕,不打算留客,他真就要住在这里了。
奶娘不好找,但楚云梨舍得花银子,很快就寻着了一位。
至于先前的那位?
奶娘,则被养在了后院。
这天早上,楚云梨刚喝完汤,正陪着罗父低声说话,?
奶娘就来了。
她这些日子没带孩子,但却像是比带着孩子睡觉还要累,满脸的疲惫憔悴,进门后直接跪下:“夫人,既然您有了别的奶娘,我也不好白拿这一份工钱。
再有,家里的孩子还等着我......
我能不能回去?”
楚云梨似笑非笑:“你舍得?”
一语?
关。
张奶娘心头一跳,急忙道:“我是个乡下人,最是老实,这没?
人干活,我??
不拿别人的好?。
还?
夫人放我归家。”
“这事嘛,我一个人做不了决定。”
楚云梨精神越来越好,多说会儿话也不会感觉到累。
她看向丫鬟:“去将李华林请过来。”
几乎家中所有的人都知道,夫人自从生子起,就对李华林生出了怨气。
夫妻俩很难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说两句话。
李华林此时就在外院,听说罗梅娘有请,他万分不愿意过来,却又不得不来。
这做了亏心事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担忧东窗事发。
李华林此时就有点慌,总觉得那些事情被罗梅娘知道了。
“夫人,你有话让人传个消息就是,不要太费神。
万一伤着了,我会心疼的。”
楚云梨下巴点了点奶娘:“人家要走,你怎么看?”
李华林从进门起就没往那边看一眼,这会儿顺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就对上了一张梨花带雨的脸。
他皱了皱眉:“我也觉得家里没必要留两个奶娘,夫人,你若不喜?
她,那将她送回家就是。”
“是她要走。”
楚云梨强调:“家里还不至于连个奶娘都请不起,说好了帮着带孩子,如今不要她,那是我们罗府没诚信,做生意,最忌讳不够坦诚。
我打算将人就养在府里,你觉着呢?”
李华林看了一眼张奶娘:“你想回家?”
张奶娘,也就是张??
点头:“我要回去照顾孩子。”
听了这话,李华林没有多迟疑:“稍后我让人送你回去。”
楚云梨出声:“话说,你在外奔波了这么多天,有眉目了吗?”
李华林摇头:“我找了好几个村,都没有生人借住。
梅娘,你从哪得知稳婆在郊外的消息的?”
楚云梨反问:“你这几天,夜里睡得着吗?”
李华林心下一跳:“我每天那么累,忙完外头忙家里......”
楚云梨不耐:“是睡得着,还是睡不着?”
此时的李华林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睡得着才怪。
楚云梨似笑非笑:“日子煎熬么?”
时时刻刻都在担忧自己会暴露,能好过才怪。
李华林面色难看:“梅娘,你这是何意?
难道你怀疑是我要你的命?”
“难道不是?”
楚云梨随口道:“我和稳婆无冤无仇,出手还大方。
能让我们母子平安,一定少不了她的好处。
若不是有人指使,她何必冒险要我的命?”
李华林听她这话里话外,已经笃定了自己的凶手,顿时慌乱起来。
“不是我!”
他着急道:“说话要讲证据。”
楚云梨嘲讽道:“我知道是你就行。”
李华林:“......”
楚云梨不客气的打断他:“孩子是李华林的,他做?
爹都没有怜惜孩子,你一个祖父,也不必太操心。”
李父痛心疾首:“梅娘,你说这些话可真的太伤人心了。
你是华林的妻子,是我儿媳,从你们成?
的那天起,我就已经将你当做了自己的女儿,我不止是担忧孩子因为?
亲互相暗害而自怨自艾,也是担忧你啊!”
他几乎是苦口婆心地劝:“你睁眼看看外头那些双亲都不在或是只有一个亲人在的孩 子,被人鄙视不说,本身性子也怪。
更何况你们夫妻还………………”
他伸手捶着胸口:“我一想到这些,就连饭都吃不下,梅娘,为了孩子,你就收手吧。”
李华平站在边上帮腔,李母方才晕倒过,此时面色苍白,也急忙道:“你和华林多年夫妻,这夫妻之间磕磕绊绊常有,实在过不下去,也还能和离,实在没必要弄成生死仇人,让孩子无法自处,你是母亲啊,每个母亲都会担忧自己的孩子不能好好长大,如果华林他入了大狱,孩子有一个蹲大牢 的爹,是好说呢,还是好听?
对了,父亲是犯人,孩子都不能参加科举,你这是将自己亲生的孩子往火坑里推啊!
梅娘,你快醒悟吧!”
楚云梨侧头看她:“照你这么说,我该乖乖赴死,对么?”
李母噎了一下。
“事情发展到如今,谁也不想。”
李父一脸正色:“如果我早知道华林干的混账事,一定会阻止!”
楚云梨不想知道李父会不会阻止儿子,事情已经发生,罗梅娘因此而死,李华林欠着罗家三条人命,岂是几句话就就能抹平的?
她摆了摆手:“如果你们真的担忧孩子,那可以让李华林不认罪嘛。”
不认罪就不用受罚,不受罚就不是犯人。
李家几人眼睛一亮,李母殷切地问:“你愿意原谅?”
苦主不追究,犯人才有脱身的可能。
楚云梨侧头看她:“刚才我已经说过,如果李华林被剖腹而死,我肯定不再计较。”
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