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被砍死的嫂嫂十五(1/2)
楚云梨一乐:“你想让我怎么管?
董开平,我们家都被你搅散了啊!
现在我成全他们,连孩子都接走了,你还不满意吗?”
她说话时,弯腰将孩子抱起来。
董开平是个很冲动的人,否则也不会拿刀砍死人。
就怕他突然发疯对孩子动手。
楚云梨一边说话,一边离他越来越远。
好在董开平似乎有几分理智,没有追过来。
楚云梨头也不回:“我不会再回陶家,陶振平做什么事,欺负了谁,我都不会再管。”
董开平眉头皱起,他因为苗翠红只是暂时生气,可看这样子,好像是真的不打算和陶振平继续过日子。
怎么可能呢?
不光是董开平这么想,其实在镇上的许多人都是这种想法。
夫妻吵架很正常,有些媳妇生气了回娘家一住就是半月。
但最后还是会和好。
所有人都以为苗翠红早晚会回陶家,但是发生了今早上的事情以后,这夫妻俩以后如何过,且不好说呢。
楚云梨不管外人怎么想,本来还想买点点心呢,实在是拿不动了,反正也住在镇上,随时都可以去买。
还有,她打算这一次去交百子图的时候,带上天明去城里转一转。
等百子图交了,再换个几十两银子回来。
她要先买个小院子……住在镇上是暂时的,以后还是得住城里。
楚云梨带着天明吃了早饭,又在街上转了一圈,回到家里时,关于陶家门口发生的事情,苗家人都听说了。
本来苗家父子今天要去城里干活的,得到消息后,也顾不上活计,下了马车赶回家中。
他们以为苗翠红在家里哭,结果人压根不在。
苗家人怕出事,还准备出去找,然后就看见了有说有笑的母子二人。
苗母看到女儿脸上的笑容,开始猜测女儿是不是还不知道陶振平干的龌龊事,不过,当时事情闹得挺大,街头到街尾都传开了,女儿不可能不知。
“翠红,你没事吧?”
楚云梨摆摆手:“没事!
其实我有料到,本来我就不打算回,陶振平要跟谁在一起与我无关。”
苗父皱着眉头,最后叹息一声:“你能想开就最好了,当初我还以为振平是个好的,你回娘家这么久,他还经常来接你,谁知道一转头就……”
苗母很生气:“你们男人都是一个样,嘴上说着有多喜欢,转头就能抱上别的女人上床。
恶心死了,滚滚滚,上工去。”
既然女儿无事,那父子俩就没必要住在家里。
其实苗母还想带着女儿打上门去,问陶家讨要一点赔偿。
但回头又想,陶家那妇人很是抠搜,闹上门多半也无功而返。
到时拿不到银子,还会让自家沦为笑话。
算了!
苗母其实并不是个豁达的人,之所以不闹,是她发现女儿现在生了一双点金手。
陶家人全家齐上阵,一年都赚不到女儿一个月的工钱。
吵吵闹闹丢了脸,拿到一点点银子,还不够费劲的呢。
“天明,你想吃什么?
我给你做。”
天明从喝面汤开始,到现在嘴巴一直没停过,哪里还吃得下?
楚云梨也吃饱了:“下午再说吧。”
她拿出了绣了一半的百子图,再过两天,这张图就能绣完。
接下来两日,楚云梨没出门,只是给了一把铜板让苗母买菜。
苗母不肯要,当时推迟不过,买菜回来又悄悄把铜板放进了楚云梨的绣花篮子里。
楚云梨看到那一堆铜板,心知这家不能住了。
夫妻俩总想着补贴女儿,一两天可以,时间长了,苗大嫂肯定要不高兴。
这一家子关系和睦,楚云梨并不愿意为了一点钱财闹得生疏,她绣好了百子图的第二天就进了城。
不光换到了银子,还跑去衙门立了个女户。
其实越是繁华富裕的地方,对于女子的约束也更小,立女户在其他地方算是个很稀奇的事,但在京城之中,这事并不少。
楚云梨成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籍,还给天明改了名。
以后这世上没有陶天明,只有苗子途。
楚云梨还打算把小名也改了,以后就叫宝哥。
拿到户籍,楚云梨又去找了中人,要在平安镇上买院子。
其他地方镇上的院子不太好卖,但平安镇不一样,这地方离京城很近,坐马车一刻钟就能进城。
但平安镇和城里的院子价钱上天差地别。
楚云梨花了四十两银子,就买下了距离苗家三户人家的一个院落。
这院子空了几年,房主一家搬进了城里住,并不急着卖院子。
于是开价四十两,不讲价。
其他差不多的院子三十多两就能买到,这个院子挺贵,并且里面的屋子因为久没人住,愈发显得破败霉烂,更没有买家了。
楚云梨选中这里,纯粹是因为这儿离苗家很近。
她拿着户籍和契书回到镇上,到家后就把这两样东西摆在了苗母面前。
苗母在娘家的时候认得几个字,看到两张文书,气不打一处来,提了扫帚就要抽人。
楚云梨当然不会乖乖坐着挨打,拔腿就跑。
苗母提着扫把狂追,没多久就累得气喘吁吁,她将手里的扫帚一扔,拍着大腿吼:“你个败家子!
有几个子儿就飘了,孩子还这么小,用钱的地方多着,你不知道攒着吗?
不会过日子,早知道我就不给你省了……我看你是要气死我。”
“娘,陶家我回不去,那我也不可能一辈子住在这儿啊。”
楚云梨把人扶回了椅子上,耐心解释,“大哥大嫂现在不生我的气,那以后呢?
家和才能万事兴,你疼女儿,不想让我乱花银子,那我也舍不得你们为了兄妹的事不和操心。
别说大哥了,四姐在城里住得那么挤,我没回来住她不会多想,我要是长期住在娘家,她肯定会有想法。
到时她拖家带口回来,你收留还是不收留?
不收留她有话说,可要是收留了,大哥大嫂能愿意?”
姐妹是人,除了二姐苗翠花同样嫁在镇上,三姐去城里做了妾,四姐侥幸嫁入城里,但一家子近二十口人就挤四间房。
四间房子隔了又隔,四姐住的那个屋……说是一间房,其实只摆得下一张床,进屋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脱鞋睡觉。
京城的有许多人家都是这么挤着的,这倒也正常。
当初苗家夫妻不答应这门婚事,四姐翠湖非要嫁,拦都拦不住。
苗翠湖嫁人有五年了,先生了一个女儿,一年后生了双胎,孩子生得急,生双胎还伤了身,她带着三个孩子,人熬得又瘦又黄。
苗母很心疼,苗翠湖也想搬回来住,但苗家夫妻没答应。
他们确实可以照顾一下老四,让夫妻俩带着孩子搬回来,但且不说家里的儿媳妇会不高兴,那老四凭什么要把房子留给别人住?
搬出来容易,想要搬回去就难了。
至于买房……夫妻俩带着三个体弱的孩子,能把日子过下去就不错了,即便能买院子,至少也是十几年之后的事。
还有,如果他们到平安镇上买院子,那还能看到点希望。
但是京城的人有一种执念,死活不愿意住到城外。
苗母想到四女儿,只觉得糟心:“你和她不一样!”
楚云梨笑了:“娘,我知道你的心意,如果我没本事搬出去住,那我肯定厚着脸皮留下,但我有这个能力,又怎么能留在家里给你们添麻烦?”
苗母看了一眼房契:“你这丫头,从小就有主意。”
苗翠红确实是个要强的人,在陶家那边一步步退让,也是因为她拿陶家人当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