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239.花娘的女儿 三合 一(1/4)

已经被李氏给听到了,瞒也瞒不住。

大夫也没有义务帮周光明瞒着这种事。

“你是?”

李氏都要崩溃了,大吼:“我是他的妻子。

他有这种病,我从来都不知道!

周光明,你这个骗子,你怎么能这么害我?”

周光明中了毒,很是虚弱,说话声音不大,强撑着身子解释道:“我也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啊!

我都不知道这病是怎么来的?”

李氏对此半信半疑,看向大夫。

大夫也不敢笃定的说这一定就是不检点造成的。

毕竟乡下人帕子不多,几人共用很正常。

“反正多半是跟那种不检点的女人在一起染上的。

如果你一次都没有找过那女人的话,也可能是跟得了这病的人一起用过帕子。”

李氏强调:“没有!

他一般不在外头洗……”

周光明自己知道自己的事。

但他不能让妻子怀疑,强调道:“我都已经二十好几,什么时候得病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大夫最清楚这病的来处,也真的有人是和人共用了帕子得的,但是最容易染病还得是跟不检点的女人亲密,眼看周光明这样糊弄妻子,大夫有些看不下去:“瞧你这症状,应该是最近这段时间才有的,不然,早就有反应了。”

李氏大受打击,身子软得站立不住。

这家里的几个人都吃了耗子药,两个年长的老人家是活不下去了的,现在还没死,也不过是拖时间。

两个年轻人倒是能活,但往后肯定会体弱多病,还得长期喝药。

说白了……这兄弟俩肉眼可见就是一个大坑,谁沾谁倒霉。

真是个好人,大夫也就不多嘴了,可是这男人明显不老实。

大夫垂下眼眸整理自己的东西,随口道:“以后不要和人共用帕子了,迄今为止,你们家只有你一个人有病。”

李氏:“……”

这男人如果真的是用帕子染上的病,多半就是在这个家里,可是家里没有谁有这个病……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在外头染回来的。

她决定不讲什么道义了。

这家人欠着这么多的债,她回娘家住的这几天,爹娘都在劝她改嫁,还让她干脆把孩子送回来。

周家变成这样了,孩子送回来只有受罪,她舍不得。

她决定带着孩子改嫁。

“大夫,他们家的人为何都上吐下泻?”

大夫叹息:“吃了耗子药了。

我问过,他们没有吃药,只是早上的时候捡了一只死鸡炖汤喝。

我怀疑,那只鸡是吃了耗子药死的。”

听到这话,李氏对这一家子愈发失望,也更加坚定了要离开。

她娘家就在村里,走路不要半刻钟,大点声喊人,那边都听得见。

这样的情形下,周家有了鸡肉却不喊他们母子,而是悄悄吃独食。

这压根就没把她当一家人啊。

不过,也要多亏了这一家子没良心。

否则,他们母子也是瘫倒在床上的病人了。

“周光明,你得了这种病还要瞒着我,咱们好聚好散吧。”

周光明刚刚从大夫那里得知自己以后再也站不起来,多半得需要别人照顾……他是因为母亲送鸡汤过来的时候,鸡汤很烫,而他又特别困,在啃了一条鸡腿后,他就不小心睡了过去。

要是把那碗汤全部喝完,多半连命都捡不回来,大夫也说了,双亲那边很不乐观,可以着手准备后事。

现如今的情形是,爹娘靠不住,还得反过来靠他,周光耀那边也不知道情形如何。

他如果想要有人照顾的话,就得把妻子留下。

“孩子他娘,你不能这么对我,我不知道这病怎么来的,我真的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如果你不信,我可以对天发誓。”

李氏摇摇头:“信不信有什么要紧?

你得了病是真的,吃了耗子药也是真的。

以后再也养活不了我们娘仨,还得我辛辛苦苦赚钱回来养活你也是真的。

事实摆在眼前,没什么好说的了。

你说我忘恩负义也好,说我无情无义也罢。

过去那些年,我在你们家的付出已经够多,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没有吃上一顿好饭,你们家炖了鸡也没想着请我吃。

周光明,我不是那种可以强到靠自己一个人能够养活孩子和自己男人的女人!

就这样吧!”

她转身去了公公婆婆的屋子,看到两人脸色青黑,又听大夫说二人就是拖日子,她回了娘家一趟,把爹娘请了过来帮忙。

周家变成这样,也不指望他们能够拿出银子来操办后事。

李家主动掏了这些钱……他们的银子也来得很辛苦,也借了一些给周光耀读书。

可事实是,周光明兄弟两人生了病,很严重,女儿必须要离开。

女儿不走,就会被这兄弟俩拖死,夫妻俩绝对舍不得。

可要是走,难免会被人议论几句。

李家出银子筹办后事,算是仁至义尽。

日后外人指责他们李家的女儿,他们也有话来反驳。

白府的管事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去城里住了一晚就发生这么多的事。

他得到消息后,立刻将这件事传回了城里。

周母在熬鸡汤的时候实在太馋了,边熬边喝。

她去得最快,当天下午就没了气。

而周父是当天夜里去的。

至于周光耀,他同样只啃了一条腿,他不是跟周光明一样睡着了没喝汤,只是不小心把汤给打翻了。

兄弟两人瘫在床上,没法守灵。

那些借银子给周光耀读书的人家得知这个消息,真觉得跟天塌了一样。

周家夫妻年纪不大,干活正是厉害的时候,地里的活儿干完了,夫妻俩也能去城里做些小工补贴家用。

如今两人说走就走,留下身子虚弱的兄弟俩,他们的那些银子要什么时候才能讨得回来?

死者为大,不管众人心里有多难受,却还是帮忙办了丧事,李家出的银子,棺材买得很薄,其他的东西都是能简则简,周家兄弟颇有微词,不过,没人把他们的话当一回事。

哪怕村里人也觉得这丧事办得太简单,但他们不打算帮周家出这份银子,自然不会开口赞同。

丧事办得简单到真就是请了村里的人把人葬下就算完,连道场都没起,全村人吃的那顿饭还是各家凑的。

真的就算了,没请道长有些说不过去,李父的原话是,等以后兄弟两人好转了,手头宽裕了,再请道长来补办也不迟。

这话也对,兄弟俩要真有孝心,真觉得双亲去得太简陋,完全可以自己花银子补办!

丧事办完,李父立刻找了村里的长辈说和离的事情。

就如当初周家兄弟想要分家后摘出周光明一般,如今夫妻和离,落在村里人眼中,就是李氏不想背这笔账。

李氏算是如今周家唯一一个健全的劳力,她要是跑了,村里人的银子更要不回!

哪怕李氏只是一个女人,哪怕她赚不了多少银子,众人也绝对不允许她逃脱。

无奈,李父拍板:“周家兄弟欠这么多银子,他们俩都已经变成废人了,肯定是还不上了的。

而大家的银子都来得很辛苦,不可能就这么打了水漂。

要不这样好了,把他们家的宅子和田地卖掉,拿到银子后大家的账清一清?”

他自己也还有一笔银子没讨回呢。

其实村里早就有人想到了这个法子,只是逼着人卖房子卖地这件事情有点太缺德……他们甚至还想着周家兄弟要是多吃一点鸡肉,同样没了命,那也就不纠结了。

有人提了此事,背了这个不要脸的名声,众人哪里还会客气?

一时间,所有人都赞同这个提议。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