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4章 杨士奇的办法,收天下之粮!(1/2)

第224章 杨士奇的办法,收天下之粮!

朱允熥神情微微一凝。

雀鼠耗他当然听说过。

这是从宋代开始征收的。

征收的理由也很简单,收上去的粮食,会被麻雀和老鼠吃掉一部分。

因而要求百姓上交粮食赋税的时候,额外多交两成到三成的粮食,谓之“雀鼠耗”



历史上,后来朝廷由收粮食改成征收银子之后,雀鼠耗便又改成了“火耗”



仍然是征收两成到三成的样子。

雀鼠耗是真实存在的损耗。

封建时代,粮仓很难完全杜绝老鼠。

火耗嘛,实际上虽然有一些,但很少很少,加收两成到三成,明显就是加税罢了。

火耗银大部分都进了官员个人的腰包,部分则用来维持衙门的正常运转。

毕竟,朝廷给官府衙门的拨款很少,根本不够用。

一直到后来,开始实行“火耗归公”



…… 此际,骤然听杨士奇说到“雀鼠耗”

,不由得又勾起了朱允熥前世的记忆。

小时候生在农村,那时家里穷,还没有盖起小洋楼,仍是原来的土房子。

每年秋收,交掉给国家的征粮,购粮之后,余下的粮食,便会用蛇皮袋一袋一袋装好,放在家里码着。

那个时代的农村人没有买粮吃的习惯,都是将自家产的谷子存放着,需要大米吃的时候,便拿两袋稻谷去“打米”

(即用专门的机器,去掉谷壳,打制成大米)。

然而,放在家里的谷子,总是会被老鼠吃掉相当多一部分。

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可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家里的泥巴房子,永远堵不住老鼠。

老鼠会从地上,墙上打洞,钻进来偷吃稻谷。

为此,家里后来又养了猫。

猫能让老鼠的存在,大大减少。

但猫始终无法让老鼠完全杜绝,只能将其压制下去,使粮食损失降到最低。

至于耗子药之类的。

老鼠确实毒死了不少,可副作用是,猫也被毒死了。

耗子很快便又复发,变得比以前更多,更猖獗。

并且,下一次,同样的耗子药就会失效。

老鼠鼻子特别灵,不再吃了。

受过几次教训之后,便发现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养猫。

虽然没有办法让老鼠灭绝,可综合下来,粮食损失是最小的。

再到后来,生活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

有了水泥这件神器挡着,老鼠才很难进家里去偷吃粮食。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木门之类的,会被老鼠咬出孔洞。

水泥粉刷的墙壁如果不注意防范,有时候也会因为太薄掉落,被老鼠钻出洞来。

但不管怎么说,相对于以前的土房子,防鼠上有了极大的改善。

再往后,家里用上了铁皮打制的谷仓。

虽然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只老鼠,却已经变成了非常稀罕的存在,一般也很难偷吃到家里的粮食。

水泥……防鼠?

对啊!

当土房子变成小洋楼的时候,老鼠便一下子变少了。

小洋楼实际上并没有认真的防鼠,只是其本身的结构,决定了老鼠想要入侵里面,远比进入原来的泥土房困难。

如果是用水泥专门打造的粮仓呢?

后世国家粮库里储藏的粮食,可没有被老鼠偷吃掉这回事。

然而,即使是后世,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仍有大约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粮食,在收获后到出售前这段时间,被老鼠偷吃掉。

一般的城市家庭,每次只会购买数量不多的大米,用着极好的措施防范,又住在钢筋水泥打造的高楼里,根本不会体验到老鼠吃粮的可怕。

但实际上,老鼠每年消耗的粮食,是非常惊人的。

尤其是在一些落后国家。

因为他们没有防范老鼠的设施和条件。

如今的大明,亦是如此。

凡是种田种地的农民,家家户户都会储粮。

可眼下,大明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子,基本都是茅房瓦房泥房,怎么可能挡得住老鼠呢?

别说是他们了,即令是官府的粮仓,想完全挡住老鼠,也难于登天。

雀鼠耗与火耗不一样,它是真实存在的。

可有了水泥,这一切便改变了。

杨士奇道:“有了水泥,便能修筑出能完全挡住老鼠进入的粮仓。”

“之前与那些地方豪绅打粮食价格战的时候,朝廷拨款建了不少新的粮仓。”

“皆是用水泥建筑而成。”

“我特意去考察过,新建的粮仓,严密无比。

只要管理得当,不让老鼠在大门开启之时趁机溜入里面,老鼠便无法钻孔进入。”

“不仅如此,水泥还有着极好的防水防潮之功,可以防止粮食受潮霉变。”

“若将全国的粮食,都储藏在这种水泥粮仓里面,便可减少两成以上的粮食损耗。”

朱允熥眸内精光一亮,道:“那我立即拨款,令各地官府全力用水泥建筑新式粮仓。”

时至今日,大明的水泥产量已相当之高,也培养了大量会生产制造水泥的技术工人。

“没有这么简单。”

杨士奇轻轻摇了摇头。

“原来天下粮食共十分,国库粮仓里面的储粮,连一分都不到。”

“前段时间太孙殿下利用与地方豪绅之间的粮食大战,提前去乡下布局收储。”

“秋收之后,这些收来的粮食和国税赋之粮合在一起,约摸能占到天下粮食的一成左右。”

“这还得今年税赋征收一帆风顺,不闹出任何事情。”

“但即使如此,天下间九成的粮食,仍在民间百姓手中,在那些地产众多的地主手中。”

“朝廷总不能强令他们将家里储藏的粮食,全部都交出来吧?”

“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真要这样做的话,那恐怕全天下的百姓,都得反了。”

“可如果不收上来,仅靠朝廷粮仓里的那些粮食,就算从此不被老鼠吃掉一粒,全国能多出来的粮食,亦不过是百之一二罢了。”

朱允熥不由呆住。

封建社会和后世现代社会不一样。

后世寻常百姓家中,储藏能吃一两个月的大米,就算很多了。

后世绝大多数粮食,都储藏在国库粮仓里面。

但这个时代,家家户户都在储粮。

大多数百姓家里,都藏着足够吃到明年秋收的粮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