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72章 教书即修行

书院之中。

许宣继续上课。

修行真的是件很残酷的事情,竟然可以让人做到两班倒还精神奕奕。

不过夜晚的塔中风光甚是美好,倒也不算难受,还可以和白老师学习各种知识。

和修行界顶级大佬朝夕相处半个月,放在以前都可以算是仙缘。

作为一个纯粹的和尚有这种珍惜时光的想法不过分吧。

“许师又遇到那个女人了!”

“哪个女人?”

“就是始乱终弃的那个!”

“你怎么知道?"

“那条双层透雕玉带就是....”

咻~~~哆!

一把刻刀戳在季瑞的书案上,寒光闪烁。

“季汉卿,回答问题。”

许教习觉得这个学生有点像是黑粉头子,天天在底下蛐蛐我。

等到季同学磕磕巴巴的回答完后才战战兢兢的坐了下去。

可以啊,这家伙的学识还真见涨,既然有进步就少收拾几下吧。

整理了一下表情,开始一套丝滑的劝学流程。

都是常规流程,希望学生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高中。

这般认真的态度倒也不全是爱岗敬业,除了领导谁会喜欢上班呢。

更不是对不起月俸福利的心理作祟。

许某人自认为整个书院都没有如他这样性价比高的可怕的老师。

主要还是...教书也是修行。

接近两年的时间,他已经放弃了最开始那种苟到神功大成,横推一世的想法。

不现实。

咱这身份就像是锥处囊中,随时可能因为过于优秀而被人发觉。

再说白莲法相最活跃的时候不是静修十六景,更不是伸手吃饭顷刻炼化的绝杀时间。

而是在智慧中汲取力量的时刻。

此时课堂之上是整个江南近几十年最优秀的年轻学子,他们有学识,有见解,有气运,有灵感,有无限的未来。

不断的碰撞之下会有很多思想的火花出现,落入心相世界成为修行的资粮。

觉者不是闭门而成,而是历经世事后的大彻大悟。

即便人间对于仙神是最大的惩罚,可历劫重生也是诸多大佬最常用的方式。

人站到山顶是仙,可攀登的过程也很重要。

书院的积累就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最大最光明的道路。

除了前人的智慧,也需要点当代人的感悟。

这就是一种集众修行的思路。

起码比吸收各种愿力要纯粹多了,愿力这个东西没有权柄和不朽金性在身的仙神都会堕落在人世之中。

正是因为入世如此之深,才有些了解白莲圣母的可怕,以及她在教内推行神魂道的原因。

真空家乡可以包容任何愿力,却又不会污染到最高的身上。

可见其中多少人会成为圣母的祭品。

简直就是在世魔。

可怕,可怕,希望我以后也能有这么可怕。

.....倒也不是不行。

若是可以度化了崇绮所有学子,截断文脉几十年气运,白莲法可能会也会有无法想象的突破。

当然在突破之前会先被书院的气运给震死,然后面对人道气运的绞杀,接着还有诸多需要功德傍身的大佬的围猎。

所以一顿饱和顿顿饱还是要分清的。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教书来的性价比大。

收回胡思乱想的念头。

许宣一边教学,一边督促新同学进步,这些都是我进步的阶梯啊。

“梁同学这个问题回答一下....”

梁山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是指可以向三杰靠拢,属于常规书生的典范。

有原则,有根基,心智坚韧,颜值不错,看似开朗实则有些迂腐。

是个为了光耀门楣让家族重新崛起而努力的传统书生。

高中之后也许会成为一个清官,也许会经历几十年风雨后失去初心,反正就....普普通通。

对于一个处于封建时代的书生而言,也没有做错什么。

可能许宣的眼光被拔高了很多,总觉得这么优秀的人才需要一些更...有意思的目标。

所以在日常课程中对于梁同学的照顾还是比较多的,希望能激发他更多的潜力,毕竟也算是秉承着一种批判的命运。

下课后梁山伯找到了许教习递上了一份谢礼,一卷古朴的竹简。

“这是为何?”

许宣惊讶,我可是正经老师,你搞社会上的这一套岂不是害我?

再说哪有光天化日之下行贿,太业余了。

正要严词拒绝的时候对方道出了原委。

原来是上次许教习给他看病开药的谢礼,药效很好的缓解了家传的肺疾。

梁母得知此事后哭成了泪人,感激不已。

梁父就是因为肺疾发作突然暴毙,导致本就落寞的寒门雪上加霜,只剩点家底也是摇摇欲坠。

若是梁山伯再出了事,那么梁家就彻底断了香火。

世家传承最怕的就是就个,哪怕过继也要维持着家姓。

在许宣看来顺手为之的小事,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这等大恩大德不报不能心安啊。

只是家里确实没有俗物可以拿得出手,于是咬牙从祖宅中取出了家传的藏书来。

一是感激,二是交好。

许教习的威名已经开始在江南传播,对于现在的梁家来说算是刚刚好的助力。

于是梁山伯坦然的请许宣去食堂吃了一顿好的,吃完之后...就散了。

除了感激之外啥也没说。

这孩子看上去似乎不拘小节的样子,实际内心还是非常傲气的,着实干不出送礼交好师长的事情。

许宣有些无语,学生是好学生,就是有些可惜浪费了梁母的一片苦心。

不过正是如此,作为老师才有存在的必要。

“梁同学,去书库领一卷《孟子?公孙丑下》,再领一卷《庄子?杂篇?外物》。”

梁山伯有些不理解,可也知道这是一件好事。

于是躬身行礼而去。

看着年轻的背影远去,许宣希望他能突破之前的内心束缚。

只记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得了一番清名。

却忘了泛爱众而亲仁,更是忘了得道者多助的本意。

否则也不会让一个没出面的马文才给翘了墙角。

背靠书院的梁同学能借助的隐形资源还是很多的,只是婚姻之事本就是私事,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